
中国水利网站9月15日讯 (记者 孟砚岷)“叶子黄了,再迟两天,苗子就保不住了。”提起第一轮春灌的缺水情况,宁夏同心县丁塘镇杨塘村村民杨虎至今心有余悸。
在乡亲们的记忆里,今年干旱是30多年来最严重的,生活用水也开始紧张了。水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子,正是有了宝贵的扬水灌溉,2014年,宁夏固海灌区玉米亩产达到2200斤,同心县河西镇建新村玉米高产更是达到了2650斤,创下宁夏粮食单产记录。
旱情在蔓延,不但杨塘村4700亩地缺水告急,龙湾泵站7.53万亩的灌域,有接近一万亩出现了类似苗头,站长的手机快被打爆了,不得不一边充电一边接听。
灌溉面积逐年扩大,供水周期延长,调控难度增大,造成今年比较突出的灌溉矛盾。泵站所在的固海管理处机组全部开足马力,科学调度,确保均衡受益。一天后,杨塘村的玉米就“解了渴”,缓过了苗。
为了让群众淌上“明白水”,各泵站采取水指标、水量、水价、水账、水费和灌溉进度“六公开”,坚持斗口计量标尺、时段配水、配水流量和水费计收“四个透明”,在泵站、村镇集聚点和清真寺张榜公布。泵站还由一名党员带2名技术骨干,实行一对一“包村帮扶”,建立灌溉难点“挂账销号”等制度,有效解决了争水、抢水难题,被群众称为“吨良田信用票”。
泵站邀请群众担任行风监督员、水事纠纷调处员和水情宣传员,杜绝个别斗口“多配水少计量、偷放人情水”的现象,整整两个月的灌溉高峰期内,没有一例水事纠纷发生。
面对灌区高口高地和周边硒砂瓜、生态治理以及2.1万人安全水源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固海扬水管理处在桃山、石坝建立2个供水点,无偿为群众抗旱自救提供水源,保证群众用水需求。
“大旱之年没有大灾,最大的功劳要给固海扬水管理处。”南阳村支书马耀俊的一席话,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心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