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近日,宁夏盐池县惠安堡薛园子村全体村民将一面写有“心系百姓办实事排忧解难为人民”几个金光闪闪大字的锦旗送到了盐环定扬水管理处中心水管所所长手中,感谢盐环定扬黄工程将黄河水送到农户家中,为灌区群众谋福祉,成为中部干旱带上的生命工程。
薛园子的薛长海夫妇高兴的把笔者拉到自家伙房的自来水管旁边,轻轻拧转水龙头,只见汩汩清泉喷涌而出。薛长海合不拢嘴,“以前吃水要跑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拉,而且喝了以后弯腰驼背、得各种畸形病的人很多。现在好了,有了自来水非常方便,我今年盖了间澡堂,在家里就可以洗澡了……”
薛长海的幸福生活,得益于盐环定扬黄工程的续建改造项目。这还得从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新闻报道说起。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旨在解决陕甘宁三省区四县36万人、127万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工程分共用工程和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专用工程。共用工程于1988年7月开工建设,建成泵站12座,投资8亿多,最高扬程达651米,被誉为“亚洲最大的人畜饮水工程”。
可是因为资金筹集困难、工程不完善、设计标准低、运行中次生问题多、设施设备老化失修等突出问题,工程的预期效益难以实现,灌区群众守着工程喝不上黄河水,成为 “半拉子”工程。
新华社一位记者经过持续的采访调查,以《投资逾八亿 饮水难止渴》为题写成内参,用犀利的笔调直击事件症结,引起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重视,并作出了“妥善解决遗留问题,让工程切实发挥应有效益”的重要批示。终于在2008年续建工程正式获批,2009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
续建工程受水区涉及宁夏盐池、陕西省定边和甘肃省环县3个县,规划2020年三省区受益总人口达52.9万人。宁夏受水区基本覆盖了盐池全县,约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0%。随着工程供水领域不断拓宽,从过去单纯向农业供水发展到向农业、工业、生态、城镇、人饮等多领域供水,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为宁夏中部严重缺水、旱灾频发地区的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续建工程工业供水范围包括盐池县花马池、惠安堡等5个乡镇和太阳山、萌城2个工业园区。目前,以盐环定工程扬水为水源,建成了太阳山工业供水工程,实现了向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工业基地供水,并正在筹建盐池县萌城工业供水工程。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建成后,将具备为年总产值16.8亿元的工业企业提供水源。破解了工业发展受水资源制约的瓶颈,为合理开发当地矿产资源,发展工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
宁夏盐池县副县长王学增介绍道,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共开发水浇地二十余万亩,受益群众达到六万六千余人,带动县内生态移民两万七千人,建设灌区各类林网3万亩,生态环境实现了历史性的恢复。农业总产值达8.47亿元,灌区粮食产量由开发前的401万公斤增加到9.76万吨,农民收入由开发前的328元增加到2010年的3669元,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真正成为了盐池县的“生命工程”。
“引黄上山泽旱塬,亘古荒漠变良田”。扬黄工程为灌区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荒山变成了米粮川,灌区群众笑开颜,生态绿洲瓜果飘香,移民新村富裕安康,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