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利网站11月30日讯(特约记者 张国锋)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因地制宜,综合实策促进了项目区农业节水增效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打通了节水最后“一公里”。
今年,敖汉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31.47万亩,分布在古鲁板蒿镇、四道湾子镇、黄羊洼镇、长胜镇、萨力巴乡、木头营子乡。古鲁板蒿镇地表水灌区支渠衬砌2967米,毛渠衬砌14166米,改建渠系建筑物189座,新建测控一体闸门14座;地下水膜下滴灌埋设管道133.6公里,铺设地面软管88.7公里,铺设滴灌带715.11万米,更新配套水泵17套,安装计量设备86套。四道湾子镇、黄羊洼镇、长胜镇、萨力巴乡、木头营子乡5乡镇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实行协商水价,在农民用水合作社组织下,供用水双方协商确定水价,落实农业用水限额制度,凡是膜下滴灌暂按75立方米每亩控制灌溉用水;开展农业水权确权登记,明晰初始水权,以全旗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由旗水利局会同苏木乡镇将农业用水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业用水户等用水主体,明确水权,落实具体水源,核发初始用水权证书;实行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建立了农业节水奖励机制;完善计量设施建设,没有配套计量设施的通过“以电折水”方式进行计量,对农业用水总量进行控制;推进农田水利管理机制改革,以村为单位成立了26个农民用水合作社,作为工程管护、用水管理、协商定价、水费计收的责任主体,推动农民用水自治。
赵云龙是水利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负责人,他介绍:“通过改革,建立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管护主体得到明确、责任得到落实;农业水权制度基本建立,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刘然介绍:“今年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31.47万亩,成立了33个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古鲁板蒿镇白家店村有耕地面积1.6万亩,是一个农田灌溉水源较为充沛的地方。2017年,对9256亩耕地进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立了利民惠策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实施了高效节水膜下滴灌工程,发挥了较好的节水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及环境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