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9月12日讯(记者 李建国 生效有 通讯员 马春夏)受水利部委托,9月4日—7日,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联合组成专家组对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2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了专家评估。
专家评估组充分肯定了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在水务体制改革、水权转让、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水生态环境整治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完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同意通过专家评估。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该市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水问题的严重性,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按照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要求,编制了《呼和浩特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印发了《呼和浩特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责任和分工。建立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组建了市级节水管理机构和水务执法队伍,实行了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非常规水源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配置、统一管理,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组织保障。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水务投融资体系,加大投资力度,累计总投入达40.9亿元。通过试点建设,2007年到2011年,呼和浩特市GDP由1110亿元增加到2180亿元,年用水总量由9.86亿立方米增加到10.07亿立方米,控制在规划目标以内;万元GDP用水量由83.3立方米降低到46.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41.8立方米降低到27.9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57,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由14.5%降低到11.7%,水功能区达标率由65%提高到86%。
鄂尔多斯市是国家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也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与解决缺水问题统筹谋划,按照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要求,编制了《鄂尔多斯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下发了《鄂尔多斯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分解下达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市及各旗(区)相继成立了水务局和水政执法队伍,基本形成了城乡水务一体考虑、涉水事务统筹规划的良好格局,建立了水资源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调度配置、统一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模式,加大投资力度,累计总投入达87.5亿元。通过试点建设,2007年到2011年,鄂尔多斯市GDP由1133亿元增加到3219亿元,年用水总量由17.49亿立方米减少到16.65亿立方米,控制在规划目标以内;万元GDP用水量由154.3立方米降低到51.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62.4立方米降低到15.4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66.7%提高到75.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8提高到0.61,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由20.5%降低到12.8%,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由0提高到75%,水功能区达标率由37%提高到49%。近年来,该市成功实施了水权转让,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支撑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专家评估组分别听取了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政府对本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汇报,对呼和浩特市的环城水系、伊利工业园区、公主府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东河进水口和新城区设施农业以及鄂尔多斯市的国电布连电厂和东胜北郊水质净化厂等企业进行了现场考察,审核了建设档案、材料,并与两市旗(县、区)政府代表、各成员单位、企业代表座谈。
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所属旗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评估会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