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7月5日讯 (记者 李建国 生效有 通讯员 赵永丽)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旗委、政府为有效遏制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按照“争取项目、财政补贴、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在山旱牧区大力实施农业灌溉机电井滴灌配套工程,累计发展大田膜下滴灌工程面积50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
乌拉特前旗山旱牧区井灌区7个苏木、镇,共计水浇地面积91万亩,配套机电井5283眼,是全旗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2013年,旗委、政府按照2011年制定的水利工作方针,坚持把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推广高效节水技术作为削减地下水开采量和农民节水增收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继续加大滴灌技术在山旱牧区推广实施的力度,旗政府与各苏木、镇签定了大田膜下滴灌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并且出台了政府补贴标准。同时,责成水务局积极组织开展“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推广讲座”活动,建立施工单位服务承诺制度,认真解决大田膜下滴灌安装、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宣传引导,优化设计方案,按时限保质保量完成大田膜下滴灌工程建设任务。对工程建设管理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全程跟踪服务,切实保证工程按期发挥效益,确保规划近期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各苏木、镇在经历了观念、技术、资金等困难的考验后,不断创新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完成了大田膜下滴灌工程的建设任务。
目前,各苏木、镇都已按计划完成20万亩建设任务。
工程建成后,将在节电、节水(节水30%)、节地、省工、省时、省肥、增产、增收等方面效益明显。以种植大田玉米为例:滴灌种植和传统地面灌溉种植模式比较,粮食增产达40.3%、节水51.8%、节省化肥18.2%、节省人工费73.7%、亩增产量465斤、亩节省费用55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