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7日讯(记者 李建国 生效有 通讯员 徐海源)经过4年的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数据库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的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从4月1日开始试运行。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照水利部有关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从2009年开始开发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数据库信息系统”。该数据库系统是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基础上建设基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对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治理和管理等信息按照数字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管理、分析、应用及发布为一体,按照自治区、盟市、旗县、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建立多元、多层次、多尺度的水土保持时空数据库信息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数据库信息系统由水土保持数据管理和数据填报系统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管理、生态建设项目管理、预防监督管理、监测管理、工作情况管理、政务管理、科技示范推广和系统维护管理等7个子系统。数据填报系统包括旗县、盟市及自治区三级生态建设项目的数据填报及审核;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申报、监督检查信息录入、水利部和盟市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结果录入;旗县、盟市及自治区三级水土保持工作情况统计上报和档案管理等11个子系统。
通过项目建设,可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对全区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与可视化管理,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监测预报、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等提供现代化的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提高预测预报的能力、及时公告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科学评价工程建设成效、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提供数据支撑平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