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2月10日讯 (记者 苏冠群 通讯员 王四清)2011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水务局坚持“大家用水大家管,管好用水为大家”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大用水者协会的整合和协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力度。经整合的44个协会全部在民政部门注册,培训协会管理人员450人次,培训率达100%。同时投资40万元加大硬件投入,推进标准化协会建设,极大地改善协会的办公条件。
乌拉特前旗处在河套灌区最下游,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对发挥灌区“最后一公里”效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近年来,旗水利局利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优势,建立了职责明确、责权统一、运转协调、监督有效的协会管理运行机制,在工程维养管理、科学灌溉和协会管理等方面,及时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农民用水户协会逐步成为灌区群管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用水缴费的责任主体,在水管单位与灌户之间形成了一条促进和谐发展的联系纽带。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设管理收到显著效果。在灌溉管理方面,改变管理模式后,协会成立了包浇组,实行“一把锹”浇地,大大增强了支、斗渠用水管理能力,灌溉秩序明显好转,既缩短了灌水周期、节省了劳力,又实现了作物适时灌溉,还降低灌溉成本,提高了水利用率。较协会运行初期,年灌水期缩短10—15天,亩节约水量140立方米、节费2.53元。在收费管理方面,灌区推行亩次计费,打破了多浇少浇一个样的“大锅饭”计费制度,协会直接和农户结算,减轻了水管单位、乡镇村组等协调供水收费的压力,农户对于收费面积、用水量、水价和应缴水费清清楚楚,有效地消除了“水费搭车”现象,水费计收率达到100%,使灌户民主参与灌溉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在工程维护方面,协会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采取“一事一议”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或筹资进行灌区未级渠系清淤和建筑物更新维修,使群管工程维护和安全运行得到了保障。工程维护开支严格按照章程和财务管理办法执行,有效地推进了“降本、减负”工作开展,为改善农业灌排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