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学斌 通讯员 吴林风 徐金洲
依托辽河、蒲河两大生态水系,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建设沈阳“城市公园”为主线,以河长制为重要抓手,形成了辽河七星湿地公园、蒲河宜居宜业生态廊道,打造出沈阳市民的“后花园”。
完善河长体系,加大创新力度
沈北新区委区政府制定印发《沈北新区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总河长,副区级领导干部任河长,各街道、社区(村)党政主要负责人任乡、村河长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级河长体系,全区26名区级河长、36名乡级河长、141名村级河长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并依托线上巡河系统,实现三级河长巡河管理扁平化、信息化,巡河轨迹、巡河时间可视化。2021年以来,区、乡、村三级河长累计巡河6000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60余处,持续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转变,实现河长制“看得见、管得着、有统筹、可协调”。
与此同时,沈北新区创新三项管水新模式,建立“无人机巡河”模式,对河道垃圾、违规放牧、岸线管理、非法采砂、取排水等情况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空中侦察”,及时发现破坏水环境行为;建立群众护水模式,招募对基层情况了解透彻、对域内河流情况明晰的护河员,有效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营造全民参与河湖治理保护的良好氛围;建立“智慧管水”模式,委托经验丰富的公司对灌区、泵站和小型水库进行物业化管护,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启停电机、观测水位和流量等方式,推进灌区泵站水库运行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
打造宜居环境,强化民心工程
沈北新区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对全区水利发展、河流水生态环境建设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近期又围绕“建设河湖安澜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生态廊、诗情画意的活力网、极富活力的经济带”4大核心目标和“水系连通、水安全提升、水环境和生态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滨水生态活力经济带建设”5大核心建设任务,联动打造“北湿地-中田园-南都市”的大景观格局和“两带引领,碧道串珠”的经济产业格局,推动“一程多站式”旅游方式,构建“碧道+”新模式。
自2017年河长制实施以来,沈北新区围绕沈阳城市后花园和城市公园的清晰定位,打造以体育、文艺、休闲、养生、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文化。一手抓污染治理,全域消除黑臭水体,全区河流水质均达到Ⅴ类以上标准,区域整体环境持续稳步提升;一手抓生态恢复,对辽河、蒲河两大水系全面实施生态提升工程,建成春晓湖、夏花湖、秋月湖、冬雪湖、天乾湖、地坤湖、人杰湖等7座湖泊,佟古、大望两处湿地,66公里滨河路,16座跨河桥梁,6个文化休闲广场,全长21公里的蒲河廊道慢行系统和8.6公里南小河慢行系统。如今,蒲河廊道和辽河七星湿地公园已成为沈阳市生态建设的亮丽名片。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