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邓武彬 欧阳任娉
江西省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不断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管理,纵深推进国家节水行动,按照《江西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和《江西省节水型高校建设工作方案》部署要求,深挖高校节水潜力,强化高校节水监管,稳步推进高校合同节水管理,大力推动高校节水工作,高校合同节水管理和节水型高校创建取得丰硕成果。
高度重视 部署推动高校节水工作
江西省高度重视高校节水工作。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就节水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全省积极推进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特别是要在全省高校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分管省领导担任省级节水工作协调推进小组组长,连续2年主持召开协调推进小组会议,出席节水型高校授牌暨校园“节水大使”颁奖活动,部署全省节约用水工作,协调解决高校在推广合同节水中存在的问题。
江西省水利、教育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年底,江西省共有29所高校成功创建为省级节水型高校,3所高校获得省级“高校水效领跑者”荣誉称号,其中江西省水利职业学院获得国家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荣誉称号,填补了江西省国家级节水载体的空白。在29所省级节水型高校中,有20所高校采用了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占创建总数的69%,合同节水管理模式逐渐成为改造高校用水管网、提高高校用水效率、保障高校节水创建质效的主要管理模式。
健全政策 保障合同节水落实落地
2019年1月1日,《江西省节约用水办法》正式实施。2019年7月,江西省水利厅、教育厅、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行高校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国首家出台的高校合同节水规范性文件,为高校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实施节水改造、创建节水型高校提供了操作规范。同年年底,省水利厅、教育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再次联合印发了《江西省节水型高校建设工作方案》,鼓励高校积极采用合同节水方式创建节水型高校。
2020年和2021年,《江西省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意见》印发,明确合同能源(含合同节水)实施主体、实施程序以及实施年限,为高校开展合同节水提供政策保障,有力解决了高校节水改造项目融资难、投资大、周期长、支付渠道不畅等现实问题,有效解除了高校和节水企业双方的后顾之忧。
典型引领 推动合同节水全面开展
江西省共有高等院校105所,具备创建节水型高校条件的院校共有99所。2021年,全省在校大学生约115万人,近一半集中在南昌市,其余相对平均地分布在其他10个地市,用水人数较多,较为集中,用水量较大。大部分高等院校建设年代较早,管网较为老旧,是名副其实的用水大户,极具节水潜力。在高校推广合同节水大有可为。
2019年,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在江西省水利厅的推动下,率先开展效益分享型高校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年总用水量由2018年的268526吨下降为2021年的148763吨,节约水量近12万吨,节水率超过45%,节水成效显著,被评为全省第一批高校省级水效领跑者,同时获得国家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称号。
为加强示范引领,梳理总结合同节水先进经验,打造推广高校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江西省水利厅主动作为,在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打造了节水型高校科普示范和宣传教育平台,为全省有创建积极性的高校提供了模板和经验。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南昌航空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采用不同方式开展节水型高校创建,是江西省高校领域的省级水效领跑者。省水利厅每年举办节水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为全省节水从业人员详细讲解合同节水方面的政策,宣传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的典型经验,促进合同节水管理推广。
此外,自2018年开始,江西省水利厅每年从省水资源费中列支2000万元,用于全省节约用水工作,支持全省节水载体创建。每年为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高校所在地的水利部门安排补助资金,特别是对开展合同节水高校所在地水利部门予以重点奖补。江西省水利厅将节水型高校创建和合同节水开展情况纳入省政府对市、县(区)人民政府的高质量发展考核当中,同时将节水工作统一纳入水利综合督查,与年终考核关联,确保节水型高校创建和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推广等工作顺利完成。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