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学儒 万菁
江西省宁都县是苏区全红县,有“客家祖地”“赣南粮仓”“赣江源头”等美称,但也有“江南红色沙漠”“宁都要迁都”的说法。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旱灾害频发,成为宁都贫困的主要根源之一。老百姓曾这样形容:“山上无树,地上无皮,河里无水,田中无肥,灶前无柴,仓中无米。”
位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宁都,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
曾任宁都县水土保持局局长、现任县水利局局长的张高峰介绍:“经过近40年的治理,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下降约1/3。2019年,全县仍有水土流失面积831.2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5%。”
宁都县的具体做法是——“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靴,山窝筑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都县相继实施了国家以工代赈水土保持项目、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防治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以奖代补试点项目。
在固厚乡小洋水土保持以奖代补示范园,副县长黄勇鹏说:“宁都以高标准建设的水保科技示范园为平台,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发展脐橙、油茶、生猪、食用菌、黄鸡、四季果及休闲观光等产业,带领周边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到2020年年底,全县1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站在山顶,环顾四周,山上的脐橙树一排排一行行,树上挂满橘黄色“小灯笼”,“立下愚公志,打赢攻坚战”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山下是山塘、水池,“甘霖”通过压力管滴灌到脐橙的根系。
65岁的民间歌手周金生,家里4口人,有2处宅院,种了10亩果园、6亩多的大棚,养了14头黄牛、7只羊、少量黄鸡。他用赣南小调唱到:“山更青来水更绿,人民脱贫都富裕。”
周金生是县里脱贫攻坚宣讲二等奖获得者,在疫情严重的时候,他捐款1万元支持抗疫。“脱贫了,国有难,我要出手相助!”
巩固脱贫成果,过上更好的日子,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担当和责任,也是老区群众的新期待。
宁都县是水利部对口支援县。自2012年以来,水利部一直倾情帮扶宁都。水利部挂职干部、宁都县委副书记陈何铠说:“目前,宁都有史以来最大的灌区梅江灌区已启动建设,届时将为宁都和周边老百姓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