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谢小英 记者 万菁
江西省大余县头塘村贫困户谢科提忙完农活回到家,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进盆里,他喜上眉梢:“以前都是自家打井,一到下雨天井水就很浑,还有股味道。现在好了,随时都能用上干净卫生的水,方便多了!”
近年来,大余县着力解决农村季节性缺水、水质保障程度低等问题,大力改造农村供水管网,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广大农村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因地制宜解民忧
在谢科提的记忆中,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都是靠地下水生活,旱季断水,汛期水浑,用水不便困扰着村民。
2016年,头塘村迎来了转机。大余县水利部门结合头塘村各小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解决村民用水难题:投资70.79万元,在李村、蛇井等6个小组实施县城自来水厂管网延伸项目;投资20余万元,在大理、窑下等2个村小组建设接引山泉水工程。供水管道铺设到了村民家门口,村民用水不再愁。
“大余县地貌多样,每个村甚至每个村组的饮水状况都不一样,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大余县水利局局长蔡有德说,当地组织专家深入乡村一线调研、论证,研究出符合实际的供水方案。
大余县近年来投资1.6亿元,新建、巩固提升了22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农户13万余人,并在全县119个村(社区)建立了农村饮水应急保障措施,全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织牢水质保障网
水质是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大余县从工程建设、水源保护等多方面发力,织牢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网”。
记者日前来到今年刚投入使用的大余县第二自来水厂,管理房、清水池等一系列配套设施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布局科学,厂区干净,工作有序。
走进制水车间,只见消毒设备、加压水泵等正在高速运转,每天约有4万吨原水在这里经过反应、过滤、消毒等工序达标后,进入供水管网,流进千家万户。据水厂负责人周燕介绍,水厂覆盖南安镇、浮江乡等6个乡镇,受益人口13万,其中贫困人口1.4万。
围绕保证饮用水水源质量,大余县划定了所有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了水源地边界地理界标、警示标志,设置了隔离防护设施。同时,结合全面落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常态化巡查,全方位保障水源地水质。
管护到位长获益
“多亏了这个工程,让我们村600多人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可得好好爱护!”早上7点,大余县浮江乡双田村饮水工程管理员钟家飞已经忙活起来,巡查水源、供水设施、管网……完成了一系列日常工作后,他走进管理房,认真记录下当天检查的情况。
钟家飞只是大余县210余名饮水工程管理员中的一位。据了解,当地224处饮水工程均配备了管理员。大余县每年都会组织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同时,每个乡镇成立不少于4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队,确保第一时间排除故障。
安全饮水实现了户户通,该如何有效管理保障清水长流?大余县压紧压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制定出台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从管理主体与产权归属、运行机制、水源水质管理、水价核定、水费计收等方面有效规范工程运行管理,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方便用水成为常态之后,村民交纳水费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蔡有德说,去年大余县收取水费总额达工程维护支出的60%,收取水费既避免了村民用水铺张浪费,又为工程长效运行提供了资金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