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磊
见到老雷,是在8月1日建军节那天下午。远远地,就听到他爽朗的笑声,黝黑的皮肤许是常年累月在阳光下暴晒形成的,花白的头发,敦实的身材,眼角鱼尾纹里一道道淡淡的白色,是汗渍的印记。
老雷是上饶市余干县枫富联圩堤防管理局的局长,58.67公里的堤线,哪里出过重大险情、哪里易出小险,他了如指掌。老雷告诉我,面对今年7月以来的严峻汛情,枫富联圩没有出现决口,而最关键的一次出险,就发生在7月11日晚。
一
“发生险情,那就要全力除险”。
7月11日19:30,正在家里吃晚饭的省鄱建办刘祖斌接到电话,枫富联圩发生脱坡险情,需要防汛专家立刻赶赴现场指导除险!
汛情就是命令。放下筷子,来不及跟家人过多解释,刘祖斌一边打电话一边简单收拾,连夜赶往上饶。
与此同时,省水利设计院的许文阳在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联系同事,收集枫富联圩设计和地质资料。
两人汇合后,沿途查看资料,商讨处置应对方法。
23:00,枫富联圩下顺塘。省政府副秘书长宋雷鸣、省水利厅副厅长吴义泉已于当晚21时先期到达,正在现场指挥抢险。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搬运砂袋紧急处置,自发前来抢险的村民和战士们一道在雨中紧张作业。
到达现场后,刘祖斌他们与先前抵达现场的枫富联圩技术指导组、余干县水利局、上饶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关同志对险情进行沟通对接,实地查勘。
初步测算,下顺塘脱坡险情长150米,塌方堤身最长达200米,最大脱坡高度约1.5米,当日外河水位达到20.63米(设计水位21.20米),且雨势不断。险情严峻。
研判出险原因,商讨处置方案,一切紧张有序。
加快抢险。建造阻滑墩,打木桩,垒沙袋平台,做成“土牛”(行话,表示像土牛角顶住那么结实)。同时,每隔5米开挖导渗沟,回填卵石料压住陡坎处,防止堤身进一步坍塌。
方案一出,立即行动。抢住险情,就是保住平安。
堤坝上党旗飘扬,抢险中众志成城。
凌晨2时,经过水利专家们科学决策,有效应对,在军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险情基本得到控制。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水利人用担当跑赢了时间。
二
“爸爸,你怎么晒得这么黑”
每天晚上和孩子视频,是省水政总队李韬上堤值守后的习惯,他把对孩子的想念都留到晚上一一倾诉。
说到孩子,这个在堤上不怕晒不怕热不怕累的“铁牛”,眼底流露出一丝温柔。
“孩子说,爸爸你怎么晒得这么黑。其实,男同志晒一点就晒一点,没什么关系的。”
手臂上界限分明的一条线,一边白,一边黑,是专家组成员的“标配”。
手臂晒脱皮刚恢复的省水利质监局的尹康,也是第二次到堤上。
“尽量做好防晒吧,但是太阳实在是太烈了。手臂上开始是泛红,又痒又痛,用的水如果稍微热一点,手上的皮就会翻开,变成一片白”。
可是,面对再次换防上堤,他,他们,水利人,依然选择了坚守。
信江水位正在缓退,但水利专家们依然坚守在堤坝上,巡查出险点,观察滑坡体有无变形,排水量有无变化,巡查是否存在新的出险点,确保险情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刘祖斌他们说,“我们不怕晒不怕热不怕累,就怕有险没发现。只要水不退,我们就不退”。
枫富联圩谐音丰富,是个很美的名字。如今,10万余亩保护面积、5.35万名群众、6.49万亩耕地得以平安,江河安澜,人民无恙。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