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刘茂林
盛世治水,水泽万物。近年来,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坚持以水为媒,全力推动水利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全速加快水生态建设、水灾害防治、水环境治理、水文化彰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河流治理保安澜
富水河,誉为青原人民的母亲河,曾经,水旱灾害频发,成为“灾难河”。近年,青原区投资14696万元,实施富水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综合治理先行试点“五个三”工程,治理河道50多公里,疏浚河道40多公里,生态护岸37公里,打造了一条具有“山水吉安”“红色故里”“正气家园”的百里生态风光带。
“以前,上游白云山水库下泄400个流量,沿线五个乡镇受灾;而今,即使下泄500个流量也没有一个乡镇受灾。”青原区防汛办负责人贺利琳介绍,通过综合治理,富水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防御洪水能力均达到十年一遇标准,彻底摆脱了“十年九灾”的困境。
富水河从“灾难河”到“生态河”,正是青原区近年大力治理中小河流的缩影。近年来,青原区统筹整合资金39394万元,综合治理富水河、孤江、赣江等中小河流及山洪沟30多条,整治河道240多公里,新建防洪堤50多公里,筑起了一条条“钢铁长城”,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高产粮田促民富
近日,好消息传来,青原区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超过14万吨,实现连年增长。
大丰收的背后,是水利持续发力的结果。近年来,青原区针对“沙滩流水不到头”的农田灌溉现状,投资1.43亿元,整治山塘113座,改造渠道168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5.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4.99万亩,一块块“望天丘”变为高标准农田。
水利升级促进农业转型。目前,青原区已拥有注册家庭农场2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0家,各类种植大户328户,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有4.3万户农户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上实现增收。数据显示,2018年,青原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97元,比上年增长9.6%。
安全饮水进农家
“通水了,通水了!”今年最后一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岭上村建成投入使用,村里群众过年似的庆贺工程落成。村支书袁世勇高兴地说:“有了自来水,我们可以办农家乐、乡村生态游,脱贫致富就有希望了!”
近年来,青原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一盘棋”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070多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76处,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12.14万人。
针对饮水“最后一米”问题,青原区启动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近3年连续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对现有供水工程进行改造、联网、升级,或新建小型供水工程,3000多名贫困群众喝上安全水,实现了在奔小康路上一个不少的目标。
生态美景映城乡
十月青原,丹桂飘香,乡村如画,游人如织,生态游方兴未艾。
近年来,青原区立足全域景区建设,投资2.851亿元,快速推进了19个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富田镇、新圩镇、渼陂古村、敖上村等173个水生态文明镇村脱颖而出,螺滩水库、青原禅溪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一幅“六山醉美城乡,三江秀映百里,库塘天水一色,人水和谐永续”的美丽生态画卷铺展开来。
卖生态,卖风景,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去年,青原区共接待游客781.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2.64亿元,全年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25%以上增长。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