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永安堤全貌(九江市水利局提供)

阎家渡“清四乱”整治前(九江市水利局提供)

阎家渡“清四乱”整治后(九江市水利局提供)
□记者 万菁 通讯员 傅建伟
依水而居、因水而兴。古代,不少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名篇,歌咏九江城水之壮美。
同饮一江水、融入大江流。如今,九江积极融入风云际会的长江经济带建设,让人激动、令人期盼。
8月26日,初秋时节,记者来到九江,深入水利工程现场、看“清四乱”治理新成果、悟“标准化”管理新举措;行走城乡两地,赏水城融合动人图景、赞“绿满江岸”生态画卷。
水当万物计,利为百姓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水利摆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断增大水利投入,加快推进水利建设。2017年,江西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一场水利工程管理的深刻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发展的时机在招手,勃发的因子在萌动。在这场赣鄱大地风起云涌的火热实践中,“水利大市”九江,不等不靠、主动谋划、思路清晰、找准跑道、精准定位、携手并进,勾勒出九江加速水利建设的昂扬之姿,高质量水利建设与管理推动了发展、优化了环境、造福了人民。
先看顶层设计。
思之深,则行之远。奔走在大干水利建设的跑道上,九江扭转长期以来“重建轻管”思想,变“重建轻管”为“建管并重”,向管理要效益,两手发力,把水利工程建成“百年工程”,发挥“百年效益”。
组织领导是基础。着力健全统筹协调、规划先行、考核约谈三项机制。市政府层面成立水利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水利建设工作。市县两级政府签订水利建设责任书,明确任务及要求。市政府例会不定期调度水利建设重点工作,以调度抓推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高起点制定《九江市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另外,坚持把用水总量控制、水利建设、“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并积极利用约谈督查机制推进重点问题和事项落实。
强化目标导向,做到前期抓部署调度,中期抓建设推进,全程抓质量安全。制定《九江市水利工作要点》,明确全年水利重点。重大水利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压实责任。主汛期后,组织“百日竞赛”活动,将水利工作重心转移到水利项目建设上来,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同时,组织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开展质量安全专项巡查检查,做到“监察全面覆盖、问题整改到位、违规处罚严厉”。
落实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三项措施,全力推进标准管理。2017年5月,《九江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出台,并召开动员会,在全省率先拉开标准化建设序幕。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长江干堤、中型水库及城防堤三类重点工程标准化创建工作。根据不同类型、级别的水利工程,细化管理标准,创新管护模式。瑞昌市将梁公堤堤容管护纳入市政园林统一管理以及湖口县积极探索政企业共建的模式都可圈可点。
此外,通过把好综合治理关、生态安全关、执法检查关三个关口,强化河湖治理,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再看治理和保护。
大江奔流去,昼夜不停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
大战略,九江这样破题——
该市坚持用最大的力度抓整治,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把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打造成“百里沿江风光带”。
脱胎换骨!旧貌新颜!阎家渡,这个长江岸线上的“棚户区”如今变了模样,记者为整治效果叹服。
阎家渡地块,位于永安堤以东、新开河以西的长江滩涂。过去,这里有各类商户违建面积近11万平方米,经营户202户,从业人数1170人。长期以来,由于水陆交通条件便利,该区域成为集砂石运输、混凝土搅拌、木石材加工等为产业的运输加工“基地”,大小作坊林立,乱占、乱堆、乱建等问题十分突出。
从2018年5月开始,13个月时间内完成近11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这是如何做到的?态度坚决!立行立改!九江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实施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非法码头专项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河长牵头履责、排查建立清单、督查督导暗访、部门联动治理、广泛宣传发动多措并举,成功剜掉“疮瘤”。阎家渡环境综合整治堪称长江江西段“清四乱”工作的典范。
离开阎家渡,记者来到地处共青城市的浆潭联圩加固工程。记者边看边听工作人员介绍,并登上彩色沥青游步道,欣赏圩堤外鄱阳湖水碧波荡漾的美丽图景。
据了解,浆潭联圩由浆潭老圩和浆潭新圩组成,全长16.205公里,保护耕地面积2.6万亩,受益人口3.5万人。经历了1992年溃堤、1995年和1998年漫顶溃堤。特别是2016年汛期,浆潭联圩险象环生,散浸、管涌等险情不断,最高水位一度达到21.37米,离单退圩堤进洪水位21.68米仅剩31厘米,防洪短板暴露无遗。
晚干,不如早干!共青城市秉承“今天早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不等不靠、主动谋划,在全省率先启动万亩以上单退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引进社会资本合作方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以PPP模式运作项目,总投资2.1亿元,以破解汛期“险象环生”局面。
五重功能,浆潭新生!工程完工后,浆潭联圩将实现“五重功能”,即:提升圩堤防汛抗洪功能,昔日低矮瘦弱的防洪大堤如今坚固雄伟保一方安澜;提升农业排涝灌溉功能,周围环境改善;实现交通功能,昔日堤顶行车难、路面坑洼泥泞,如今道路平整,居民出行方便;实现体育运动功能,美化了城乡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实现景观功能,还民众以喜乐优美之地。
九江市水利局副局长杨忠满告诉记者,很多水利工程短板亟待解决,这个资金投入量非常大,全部靠中央、省级和市级现有的财政很难解决,所以我们省厅鼓励各个县市区引进社会资源,来参与地方水利工程建设。浆潭联圩除险加固工程就是一个范例。
三看有机融合。
融合发展,同生共兴。
当车行至长江永安堤时,记者被眼前水城融合的景观所吸引。放眼望去,堤外,江面宽阔、烟波浩渺,一排排白杨、垂柳等树木绿叶披拂,成为长江侧畔的一道最美绿色屏障。
堤内,坝体平整、道路通畅、绿树成荫,红色游步道相伴而行……
工程不是建好就行,关键要管好、用好、发挥好作用。2018年,长江大堤永安堤实施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严格按照“六步法”、“五个一”措施,进行全面管理提升,投入整治资金1亿多元,防汛路灯进行拆除更换,破损路面得到修复,拆除违章建筑12万多平米,增植防浪树木6.5万多株,堤防整坡25万立方米,实现管理“十化”目标。
“我们整个16.6公里的永安堤分包为三家养护公司负责日常维养,每年对大堤的杂草至少进行4次清垢,同时在汛前还要进行一次全面清垢,确保巡堤查险无障碍,汛后要对所有的堤防范围内的生活垃圾,以及堤岸的漂浮物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市河道湖泊管理局城西直属分局局长蔡灿瑞如是说。
永安堤颜值高了,群众笑脸甜了。正在游步道散步的市民罗运林笑容溢于言表:这几年变化很大,现在堤上都修了柏油路,搞绿化带,管理得真好。
让市民如此自信的是,永安堤标准化管理中,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抓考核、抓机制、抓制度,提升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效率。蔡灿瑞介绍,为加强考核评价,制定了堤防养护考核办法和百分制考核细则。考核结果达到优秀的,在中标价基础上增加10%作为奖励;考核结果为合格的,按中标价支付养护经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扣除中标价50%作为惩罚,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解除劳务合同,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取消其今后在永安堤的投标资格。
用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管理中,不断加强对管护人员的监督,将堤防考核结果直接与奖励性工资挂钩。2018年该局干部职工奖励性工资最大差距达到了1.3万元。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促使干部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如今,“让标准成为习惯,使习惯符合标准”已经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和目标。
采访中,永安堤精细化管理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看到,在《永安堤维修养护工作口袋本》中,有堤顶维修养护、堤岸堤坡维修养护、建筑物与堤防结合部维修养护、管理设施维修养护四块内容。每一项维修养护的开展条件、维护主要内容、实施时间、工作程序和内容、技术质量标准、记录表一一列明。《九江市永安堤标准化管理手册(上、下册)》同样为职工运行管理堤防提供了指南。此外,记者发现,堤防信息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永安堤上,每间隔500米安装360度可旋转高清摄像头,市水利局、市河道湖泊管理局设置了监控中心,做到工程面貌实时监控。
局部探索,正是为全局探路。当前,九江在水利工程标准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奋勇竞发,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九江打造水城融合典范的路径一定会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