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金溪县左坊镇后龚村村民在满水的田野耕耘,准备栽插水稻
中国水利网站5月3日讯(特约记者 严文辉)时下,正是春耕备耕的繁忙时节,为验证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效益,近日,记者来到江西省金溪县左坊镇后龚村,放眼望去,一条条笔直、逶迤的新建渠道在茫无边际的田间蔓延,主渠水流不断,支渠细水长流,村民们正在水田里有条不紊的劳作。
正在田间耕耘农田的村民龚水保告诉记者:“过去我们这里的水利设施由于没人管,渠道杂草丛生、淤塞梗阻,用水得不到保障,田里没有水,秧田根本无法栽插;前年,县里对我们村的水利设施管护进行了改革,将我们村的几个水利工程明确了工程产权和管理权限,村里还专门聘请了水利工程管理员,村里的水库没再承包给他人养鱼,就专门为农业灌溉服务,县里还出资帮我们把村里的灌溉渠道实施了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现在工程有人管了,水库有水了,渠道畅通了,水不浪费了,你看现在水田满满的,我们再也不用为水愁了”。
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水利改革大势所趋, 2014年10月金溪县根据省水利厅的要求和部署,拉开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向小型水利工程“重建轻管”顽疾亮起了“手术刀”。从调查摸底开始,到确定产权,到发放权证,历时2年多的时间,为全县2314座小型水利工程全部落实了产权和管护责任。
改革后的水利工程,面貌焕然一新,原本杂草丛生的水库大坝,因为有了人的管理,如今变得光洁平整;昔日水草拥堵的灌溉沟渠,因为有了管理人员的清理,如今畅通无阻;过去抗旱期间抢水、堵水现象已不复存在,因为实行“一把锄头放水”,村民用水井然有序。通过改革,农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村民用水得到有效地保障,水利工程怎么用、怎么管,农民自己说了算,也使农民群众在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管护中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小型水利工程“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通过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把工程管护主体责任落实到产权所有者身上,使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逐渐得到落实,工程的防洪、灌溉、保障效益逐步恢复,使改革后的水利工程运行效率、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时下,无论何时走进金溪县广袤的农村大地,看到的水库清洁整洁、灌溉沟渠畅通无阻,水利设施面貌焕然一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