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刘茂林
人间四月天,青原春正浓。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亲近自然,感受春的气息,享受春的律动。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花卉为媒,以果蔬为介,聚集了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今年三月桃花节,来这里赏花的游客达2万多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负责人李兴业介绍,近年来,园区先后推出桃花节、樱花节、草莓节等农旅产品,既拓展了园区农业企业发展,又拉动了周边民宿产业、农家乐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力显著增强。
“没想到,我这把年纪的人还有班上!”年逾60的胡文芳见记者高兴地说,他把自家6亩地流转给联大水蜜桃基地,然后来到基地务工,一天挣得60到70元。如今,基地80%的务工人员像胡文芳一样,来自周边的群众。基地负责人黄克告诉记者,最近6个月,他们已发放农民工工资20余万元,而他的千亩水蜜桃基地今年销售额预计可达700万至800万元。
企业大发展,农民得实惠,双赢的背后是水利换代升级。李兴业介绍:三年前,这里都是小田块,跑水、跑土又跑肥。2015年,园区整合资金2.7亿元,流转土地2万多亩,建设标准大棚20万平方米、连栋大棚4万多平方米、安装喷灌设施2000亩等。秉承“工业化理念发展、景区化标准建设、市场化手段经营、科技化引领支撑”的思路,引进吉丰蔬菜、联大水蜜桃、熙龙生态等农业企业16家,组建合作社28家,培育种养大户60余家,发展家庭农场28家,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10余项。“如今,这里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样板区、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的示范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区。”李兴业说。
围绕现代农业做强做大,近年青原区积极推动保灌防涝向高效节水转变,探索走出一条农田水利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互提升的新路。印发《青原区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新建为主、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机制,统筹整合水利、农业、农业开发、国土等涉农资金,保证每亩建设投入不低于3000元。全面推行“四统一分”工作机制,做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内容、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监管、各部门分头实施,快速推进路成网、田成块、地平整、渠畅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机械化作业和规模经营。
近年来,青原区累计筹集资金14150万元,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渠道1680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14.99万亩,流转土地6.64万亩,拥有注册家庭农场2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0家,各类种植大户328户,引导周边1.6万名农民家门口就业,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5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