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圩镇水景观
□特约记者 刘茂林
青原山的碧水,白云湖的美景,富水河的示范带……近年来,江西吉安市青原区以实施河长制为契机,“三一”合力,认真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织好一张网
360度旋转,24小时在线,珠源水库一览无遗。“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监控。”新圩镇党委书记刘洁介绍,去年,新圩镇实施河库清净整洁服务改革,引进赣深物业公司,在全镇安装近100个监控摄像头,管理境内各河流、各水库、各村生态环境。
新圩镇河长制的生动实践,正是青原区推动“政府治水”向“社会治水”转变,构建覆盖全区河流、水库、小溪、山塘、沟渠等河长制责任网络的一个缩影。2015年,青原区率先建立区委书记为总河长,区长为副总河长,相关区领导为河长的区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河长制延伸至镇村一级,明确由乡镇党委书记、村支书担任镇村总河长,乡镇长、村主任担任镇村副总河长,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的河长制责任网络。
为让每片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每条沟渠有人管、受保护,推动水系治理向纵深、向源头全面推进,青原区一方面推动“政府河长”向“民间河长”扩延,从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人员中选聘民间河长380人,实现纵向深化到底。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将水生态管护交给有资质的企业打理,收到社会、经济、生态三重效益。目前,新圩镇垃圾收集率达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87%以上,水库水质均达Ⅲ类水以上,主要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护好一湾水
如画的山塘湖,已是青原城东片区人气最旺的地方,来这里玩的人络绎不绝,或散步,或聊天,或健身,或歌舞……谁曾料想到,三年前,这里有着十几个生猪养殖栏舍,臭气熏天,行人都是捻着鼻子过。
臭水湖嬗变为生态湖,得益于青原区剑指污水的“清河行动”。2016年,青原区严格划定工业企业生产污水排放不达标一律关停、城镇生活用水排放不达标一律限期整改、农村禽畜粪便处理不达标一律拆除三条“高压线”,由区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协调水务、环保、农业、市监等部门开展“清河行动”,对工矿企业及工业聚集区水污染、城镇生活污水、水库水质、化肥农药、农村清洁工程、城区黑臭水体、侵占河库水域及岸线、非法采砂、渔业资源保护等十五个方面进行专项整治,彻底扭转了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矿山乱挖、河道乱采等乱象。
近年来,青原区依法取缔无证矿山企业9家,关闭园区超标企业8家,拆除砖瓦厂7家,补报水土保持方案16份;关闭非法砂场18家,刑拘非法采砂人员7人;强制水库退养,拆除畜禽养殖场13.5万平方米,水库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赣江、孤江、富水河等主要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I类以上。
建好一条带
富水河,流经青原区五个乡镇,长达152里,被誉为青原人民的“母亲河”。为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去年,青原区启动实施富水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综合治理先行试点,投资2亿多元,治水育景、治水美村、治水转型,发展生态产业、现代农业、民宿产业、乡村旅游等亲水经济,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百里生态示范带跃然纸上。
渼陂古村,如今富水河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去年,青原区在此修建拦河景观大坝,治理28口水塘,开发建设夜景工程,做活水上娱乐项目,重现梦里水乡、渔舟唱晚、清静优雅的人文风情,引来不少文人墨客,当地群众由此吃上了“旅游饭”。
富水河畔卖生态,乡村旅游富百姓。2017年,青原区接待国内外游客781.12万人次,同比增长23.32%;实现旅游总收入62.64亿元,同比增长25.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5元,同比增长9.8%。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