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江西青原:水利的温度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民生水利建设纪实

2018-02-06

  □特约记者 刘茂林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心间,尤其是近几年,紧紧围绕群众需求,积极作为,快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水生态综合治理等民生水利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青山清水、碧水蓝天的惬意生活。

  中低产田嬗变为高产田,群众的荷包鼓了起来

  冬日的青原,天气寒冷,但挡不住水利建设的热潮。2月1日,值夏镇毛家村的田野上,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呈现出一派热闹的劳动景象:挖掘机一挖一挥之间,一条沟渠雏形就显现出来;推土机加大马力挖山坡、平洼地,小田变成大田;工人们推着斗车运送砂石料、U型槽,个个满头大汗……放眼望去,路成网、田成块、地平整、渠畅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勾画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画卷。

  眼前这一景象,让毛家村主任杨良梧高兴不已,“这下脱贫有希望了!”杨良梧介绍,毛家村总人口1580多人,耕地面积达2030余亩,人均可支配收入仅7300多元。为提高群众收入,下一步,村里一方面利用地处城郊优势,引导群众种植蔬菜,争取户均一亩以上,一方面发展有机水稻,力争让群众在短期内脱贫。

  毛家村的嬗变,正是青原区近年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青原区水务局局长黄润开介绍,近年来,青原区先后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整合资金1.43亿元,整治渠道165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5.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99万亩,基本形成一条以青东公路为主轴的百里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带,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8家,家庭农场170家,已有2.3万户农户在观光带上实现致富,人均年收入增至12458元。

  垃圾村嬗变为水生态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高

  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清清爽爽、整整洁洁、水秀村美的景色,让新圩璋塘村民梁小勇越走越觉得没自信了,“这是我的家吗?一两年没回家,变化这么大,太不可思议了!”

  三面环水的璋塘,俯瞰,就像漂浮在水上的瓢。谁能料想到,璋塘曾是个垃圾围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大村庄,有大小生猪养殖场14家,加上村民有养耕牛的习惯,村里到处是牛粪猪屎,苍蝇蚊子乱窜,“尤其到了热天,窗户都不敢开,臭烘烘的。”梁小勇说。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群众心里也很着急,希望有个人来牵头做。璋塘村支书梁昌钧说,村里抓住全区开展水库水质专项整治和全域旅游景区建设的机会,通过争取上级投资、发动乡贤捐资、鼓励群众筹资等途径,筹集资金300多万元,清理垃圾、淤泥30多吨,衬砌挡土墙、河岸护坡等2000多米,建设环保处理工程,对垃圾、污水实行“生态疗法”,处理率达90以上,实现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塘。2016年,璋塘村成功创建为“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并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走遍中国”栏目播出,被誉为“没有垃圾的村庄”。

  截至目前,青原区建成市级以上水生态文明镇村示范点43个,螺滩水库、青原禅溪成功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一幅“六山醉美城乡,三江秀映百里;库塘天水一色,人水和谐永续”的生态画卷正在青原大地打开。“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乡愁,勾起满满的儿时回忆,置身其中,仿佛来到桃花源。如今,这里的环境比城市还好。”梁小勇坦言。

  供水管网延伸到灶台前,困难群众喝上安全水

  一根黑色管子,从大乌山出来,“开枝散叶”,形成一个树状管网进入山里人家。“水好甜,没想到老头子也能喝上自来水。”1月23日,东固畲族乡峰岭老人张华东拧开水龙头,吮吸了一口水。

  地处大乌山深处的峰岭村,是个贫困村,去年还有群众从小溪里挑水喝,“虽说山水干净,但遇上雨天也没法喝,得停留净化后才能使用。”村支书谢淑怀说,由于群众居住过于分散,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许多项目无法实施,比如农田灌溉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等,群众生活困难,脱贫攻坚难度很大。

  去年,青原区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按照“一村一策、管网到家、户户通水”的要求,投入资金1013万元,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山涧(水库)引水、一户一泵等途径,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小散村庄群众饮水问题,让1.6万群众喝上安全水。截至目前,青原区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7处,受益群众达12.14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75%以上。

  除此之外,青原区还加快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堤防工程建设、乡镇防洪工程等一揽子水利项目,快速转化为民生工程。黄润开介绍,“十二五”规划以来,青原区累计争取上级资金54593万元,除险加固水库49座,新增水库蓄水能力1580万方;综合整治中小河流、山洪沟100多公里,防洪标准提到十年一遇;建设各类堤防150多公里,中心城区、重要圩镇基本形成“防洪封闭圈”,其中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

  如今,水利民生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不断刷新青原群众的幸福指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2月6日

刘茂林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江西省景德镇市水务局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
“打造大美上饶——河长制在进行”
江西安福县及早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江西:选准切入点找准节骨眼多样化治水 让水清景美
坚守大国工匠精神 锻造千秋水利工程
江西遂川:积极备战确保春节农村饮水无忧
老徐雪天巡河
江西省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今年全面完成移民搬迁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jpg
大图.jpg
大图.jpg
大图.jpg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