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3月26日讯(通讯员 汪涛)汛期临近。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江西省防总的统一部署下,该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坚持抓早、抓细、抓实、抓好,突出“六个早”,未雨绸缪做好防御“姊妹水”的准备,积极备战可能发生的春汛、早汛、大汛。
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早。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市领导多次就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并深入水利工程一线实地调研,指导水利冬修、水毁工程修复、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强化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的落实,以“五个确保”为总目标,调整充实了市防指成员单位,督促高新区、昌南拓展区成立防汛指挥机构,公布防汛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形成防汛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尽职尽责的齐抓共管局面。
科学编制预案,检查督促早。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编制完成景德镇市城市防洪工程、4条万亩以上圩堤、7座大中型水库、鱼山枢纽工程、樟树坑水电站等重点工程和飞虹大桥、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皖赣铁路改线浯溪口水库段昌江特大桥等重点在建项目的度汛方案。督促各县(市、区、园区)防指认真做好小型水库度汛方案、应急预案或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等编制和审批工作。加强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月18日-22日,景德镇市防指、市水务局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一次防汛大检查,梳理汇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通报,限期整改。景德镇市防汛办还就水毁工程修复、防汛通讯设施、自动雨量水位站运行情况等先后进行了3次防汛专项检查。
加快工程建设,水毁修复早。2016年12月底,3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完成预验收;乐平市十里岗镇等3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可在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乐平市碧湾闸除险加固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今年汛前基本完成水下工程;浯溪口水利枢纽大坝主体工程已完成,水库淹没区暂未迁移的地区进行了回水淹没分析并制定应急预案;乐平市涌山镇重点山洪沟项目整治已完成单位工程验收,成为全省2016年重点山洪沟整治项目中第一个通过单位工程验收的项目。目前,该市水毁工程修复已完成总投资4138万元,水利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基本完成,修复堤防(护岸)95.44公里, 水库18座,水闸17座,排涝泵站6处,完成其他水利工程修复452处。
落实抢险队伍,物资储备早。积极争取省防总支持,筹建新的市级防汛物资仓库。对库存防汛物资进行盘点、清理和登记造册,按照有关标准补充、更新,备足备齐防汛物资。目前,市本级已储备麻袋1.1万条、编织袋19.5万条、圆木300根、冲锋舟6艘、橡皮艇8艘、救生衣480件、潜水泵5台。全市小型水库现场物料储备按照省防办的标准已基本落实。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抢险队伍建设。景德镇市防汛办与水电武警二总队三大队、昌江区人武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使该市拥有了2支成建制的专业抢险队伍,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大力整治河道、清障排查早。加强对昌江主河道及其支流的巡查,进一步强化河道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历尧河段2条大型非法采砂船只和3条运砂船被成功驱赶至鱼山闸下游指定地点停放。3月16日,景德镇市水务局联合市国资委、昌江区政府、珠山区政府开展了中心城区河道水面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彻底拆除违章钓鱼台28处,清理菜地8200余平方米,消除了昌江行洪安全隐患。查处一起违法侵占河道行为,督促该企业对河道进行了清理,恢复了河道原状,有效维护了昌江水面环境。
加强能力建设,基础夯实早。景德镇市防汛办坚持防汛工作全年不间断,去年12月初就提前进入了防汛状态,扎实有序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对全市2538个地质灾害点,全部设立警示标志,加强了巡查值守,并向附近群众发放了山洪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始终坚持并严格执行提前转移制度,加强山洪灾害预报预警,一旦发生山洪地质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知群众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已全面完成。县(市、区)配备了山洪灾害预警移动视频终端;乡(镇)连通了视频会议终端;村级配有喇叭、报警器、手持喊话器、铜锣等;市、县、乡、村四级及水库管理员均配发了报汛手机。2016年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已顺利通过市防汛办验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