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新县潦河两岸景色 (摄影 涂媛)

奉新县岗前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园 (摄影 涂媛)
中国水利网站3月9日讯 (通讯员 吴越 张海)江西省奉新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潦河水流贯境内西东,素有“仙源灵境”美誉。近年来,奉新县坚持“生态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把水利发展从“民生水利”建设向“生态水利”建设华丽转身,把建设生态水利建设作为建设“生态奉新、美丽奉新、幸福奉新”的重要途径,以河为贵、以水为魂,充分利用境内1条干流(潦河)、60条支流、106座水库的水环境优势,紧紧围绕“水生态”创建,谱写华美的水生态“文章”。
乡村气象:生态乡村成群体
群山环抱、峰峦耸翠,屋在树中、村在林中,绕村而过的小溪清澈见底;清晨,走近省级生态文明村——奉新县罗市镇港下村浙新组,时常可以看到清澈的小溪边洗衣码头,三五个妇女一边洗衣,一边谈笑;沿着小溪岸边的小道,蜿蜒整洁,阳春三月,路边鲜花、翠竹犹如“花径”,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田园风光。这只是奉新县第一批水生态文明新村建设项目的案例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奉新县不等不靠,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奉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借助国家惠农政策和水利项目资金,向生态水利建设倾斜,立项和在建的生态水利项目资金占整个水利建设资金的50%以上。陆续启动在建的乡镇级生态水利项目4个、村级生态水利项目18个,已建成水生态文明村(组)12个,通过近几年的创建,该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村组为主、乡镇为辅的奉新县水生态文明乡村群体,水生态村、组遍布全县的各个角落。
水利发展:助推生态农业成规模
一串串葡萄青翠欲滴、一畦畦西瓜碧绿可爱,一枚枚草莓鲜红香浓、一架架猕猴桃硕果累累,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自采鲜果,这只是奉新县岗前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园的一个缩影。过去,因为岗前村的水利工程修建年代早,质量标准低,输水容量小,造成岗前一带几个村成为严重的干旱地区之一,多年来,这里的田只能“靠天吃饭”,大部分农田只能种一季晚稻,粮食产量也是低而不稳。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奉新县通过“小农水”项目的实施,根本“集中连片”实施的原则,以岗前村为点,辐射周边村组,为该片区开挖引水干渠道6千多米,改造、升级灌溉10多条支渠,改造高标准农田近3000亩,水渠修通后,形成了“井”字形水网,引来活水滋润这片“望天收”田。
由于有了灌溉水源的呵护,该县及时引导当地农民由过去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以农业发展、绿色种植、农场品推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发展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建园后,这一带农民成为示范园的主人,不仅参与示范园的管理,还参与示范园的建设,人均收入都超万元,以前低矮简陋的农房都改建了小洋楼,多数农户购买了小汽车,接通了网络,并在网络上做起了生意。谈起建园后的变化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魏长镇无不感触地说:“有了好项目,还得要水利的支持,只有把水引到田头地角,生态农业项目才能成功,农民才能受益。”在奉新,由于生态水利项目的实施,生态瓜果基地、猕猴桃水保基地、花木基地、玉米基地等已成集群,这些生态农业为农民的贡献率等于总土地面积的60%以上。水利发展,美了乡村,富了农家。
整治河道:一河清水成常态
入夏,沿着潦河一路西行,如同穿行在一条壮丽的画卷里,清澈的潦河水、平坦的河道、坚固的堤岸,在瓜果飘香、紫薇绽放的田野和美丽的村庄簇拥下,潦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像一条彩带飘向远方……。
水是一方土地的灵气,也是生态水利建设的核心,为了加强潦河的治理,在行政管理上,奉新县推行了以“河长制”为核心的县、乡、村三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形成共同治水的组织体系和责任链条。除注重潦河管理外,对全县18个乡镇境内河道、支流、水库山塘都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并采取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污染在水,根源在岸,县财政还捆绑涉水涉农项目资金两亿多元,对潦河等中小河流进行专项治理,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水陆两路,双管齐下,共同治理。为改善水生态环境,该县还关停水库旁、河道边养猪场16家、关停非法排污企业9家,并在全县境内河道全部禁止采砂,全县106座小(Ⅱ)型以上水库全部退出承包养殖,实行人放天养,城区、园区和县城周边乡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
为了使“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该县还由县政府牵头,联合水务、环保、公安、搭建执法平台,组成联合执法队,对全县涉水非法行为联合执法,按照严管、勤查、联动、重罚的原则,处理各类涉水违法案件120余起,通过一些列专项整治的开展,该县河道水环境、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国家I类标准,小型以上水库水质均达国家II类标准,潦河水质稳定在地表水三类以上标准。该县分管农业的县委调研员顾永江说:“奉新是农业县,要建设生态奉新,生态水利就要走在前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