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道治理后的东河瑶里镇吸引了大批游客

瑶里村水景
中国水利网站4月17日讯 若问春游踏青的最佳场所,答案可能会很多很多。地处赣北的千年古县浮梁,近年通过保护生态整治河道,以迷人的水景,带动旅游业异军突起。2014年,全县旅游接待量达60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5.1亿元,旅游业正成为该县第三产业的头牌。
其实,这倒不是新鲜事情,早在清代,著名学者金圣叹就曾咏叹道“常忆浮梁风景好,赤栏杆外柳千条”,从诗句中,我们就可以读出,浮梁景观秀丽,特别水景众多。
然而不堪回首的错误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的制瓷工艺,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几乎毁掉当地生态环境,滥采乱挖又对河道造成巨大破坏,当地几乎快落到“山上无木材、河道无鱼虾”的惨境,导致洪旱灾情肆虐,浮梁这颗“昌江明珠”黯然失色。
环境就是民生,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浮梁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整生态环境的重点项目之一,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浮梁县共投入 1.4亿元资金,对全县143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目前完成12万人饮水工程。特别是借助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该县对境内的干支流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有效的治理。河道建设方面投入1.1亿元,修建了70多公里河道。
无水不成景,旅游其实就是山水文章。浮梁古县衙、瑶里、高岭等国家级著名景区无不依水而成,靠水而兴。这些景点坐落于昌江及其支流之畔,周围群山环抱,风光旖旎,优美的生态环境,更融历史、文化、民俗、观赏于一体,承载了浮梁1300多年的往事回忆。
为做精水生态旅游,培养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浮梁县加大水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在做强2个4A级景区的基础上,将浮梁秀美的山水、厚重的人文以及韵味独具的瓷茶文化进一步整合,策划打造了一批以水景为主体的休闲养生、避暑度假特色景区,在东河一带形成高岭-瑶里景区,在昌江干流上上建设古县衙景区,在支流小北港打造沧溪、严台等历史文化名村乡村游、农家乐旅游。
水景促进了旅游,旅游带动了农村经济,当地农民正收获着水景旅游带来的回报。农家餐饮、住宿、农特产等“农家乐”深受游客青睐。随着游客的增多,景区农民顺势发展“农家乐”,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赚钱。仅在瑶里景区在2014年就新增各类“农家乐”35家,农户直接增收达300余万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