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9月23日 九月的乡村,天高云淡。江西省修水县的农民朱九富看着自家的稻田乐得合不上嘴:“两亩稻田,亩产千斤应该不成问题。”大旱之年,收成不减,在朱九富看来,最值得感谢的,是近几年紧锣密鼓建设完工的一系列水利工程。成功应对大“烤”的不单是赣西的修水,在赣南的兴国、南康和石城,在江南最大引水灌区赣抚平原灌区,江西境内的农田丰收指日可待。
大旱之年,江西农业为何逆势丰收?水利工程是怎样拓宽抗旱空间?硬件改善的背后是否隐藏抗旱软肋?带着思考记者走进江西。
河断库干状况减少八成——
一样的旱情不一样的灾情
今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江西持续高温少雨,江河水位下降,水库蓄水减少。不少高速公路两边的景观树干枯致死,往日洪水泛滥的鄱阳湖中,竟然出现大块草洲。
据江西省防汛部门统计,7月16日至8月11日该省平均降雨量仅34毫米,其中15个县市区降雨量不足10毫米。全省耕地受旱面积达960万亩,作物受旱面积达675万亩,66万人因旱发生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429座小型水库干涸,80条小河流断流。
干旱的数据似曾相识。从降雨量来看,今年该省干旱期降雨量仅53.9毫米,是同期多年均值的34%。干旱持续时间为36天,比2003年34天多2天,比2007年33天多3天。
但从水库干涸、河流断流情况来看,相似的旱情,却有着不一样的灾情。今年该省共有429座小型水库干涸,80条小河流断流。而十年前出现相似旱情时,该省共有2044座小型水库干涸,469条中小河流断流。
一样的旱情条件下,灾情同比减少近八成,其功在水利建设。多年持续大干水利为抗旱工作带来了三大转变。
病险水库加固在消除水库安全隐患的同时,解决了有水蓄不住的问题,大中型灌区改造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解决了有水到不了田间的问题,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使旱情大为减轻。
大旱之年保产增收,水利工程功不可没。
渠水不再跑冒滴漏——
工程给力到田间
在赣西和赣南的田间,记者随处可见宽阔的混凝土干渠、平整的支渠、平滑的斗渠和毛渠,通过小农水项目建设和大中灌区骨干工程建设,江西各地成功减少了输水途中的浪费,使抗旱能力倍增。
宁都县长胜镇发沙村的谢爹爹年近60,说起整治一新的灌渠两眼放光。往年放水浇地,谢爹爹早上6点去渠头放水,回家吃完早饭,渠水才进稻田。今年村里做了小农水项目,谢爹爹照例去放水,闸门一开,渠水奔流向前,谢爹爹一路小跑还跟不上。
在兴国县,该县防办主任周兆辉对改造后的小农水有着更科学的统计。该县长龙灌区干渠全长16.5公里,灌区改造前,渠水走完全程需要36个小时,如今仅需要8个小时。在今年大旱时节,长龙灌区干渠里每秒有4立方米的水奔向田间,更少的跑冒滴漏,更快的流速,让灌区的水有能力奔往更远的农田,虽然是大旱天气,长龙灌区的灌溉面积却由3万多亩增加到了5万多亩。
江西境内,像这样的渠系遍布田间。通过工程建设,该省旱前共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60万亩,完成国家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近900处专项工程,完成总投资75.96亿元,累计完成渠系整治总长度6.56万公里。
灌区好,渠系好,还远远不够,要让农田吃饱喝足,还必须保障充足的水源,加强水源工程建设。
江西有各类水库共9793座,水库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二。过去水库失修,防洪、灌溉、供水功能等效益逐年萎缩,可谓一座水库一座险,防汛抗旱两头难。通过除险加固,水库健康强壮,有水敢蓄、蓄水能留、留水能用,一举从地方水官们的心头患,变成了抗旱水源供给的主力军。
据江西省水利厅建管部门负责人介绍,至2012年12月底,该省共有3264座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已完成除险加固的各类病险水库共恢复和新增兴利库容18.2亿立方米,能灌溉农田面积446万亩,并解决578万多人的饮水问题,成为今年战胜干旱的强力援军。
水库有了“好肠胃”,还需青山送绿水。在号称“江南沙漠”的赣州市,20万公顷的石漠化地区通过水土保持建设开始发挥潜在的抗旱作用。据该市石城县对比调查发现,已实施水保治理的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受旱情况明显减轻,抗旱能力比未治理的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至少提高9天以上。已开展水保综合治理的小溪,比未治理的小溪断流时间平均推后5天以上。通过坡改梯、植树种草等水土保持建设,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开始恢复蓄水保水功能,让水库和山塘有水进,让靠天吃饭的“望天丘”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
硬件改善隐忧仍在——
抗旱尚需软硬兼施
记者在赣州市宁都等地采访中发现,虽然山塘、小水库、田间渠系组成的立体抗旱系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硬件条件可以说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管理、服务等软件能力仍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和水管单位缺乏防旱意识,没有对水源进行计划,有求就放,有水就用,对后期用水考虑不足导致缺水。田间渠系仍然有“卡脖子”的问题,连接水源工程和田间渠道的灌区渠道未进行维修整治,“有水到不了田间”的情况仍然普遍,使灌溉效益衰减。此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形同虚设,管护人员、管护经费无法落实,工程抗旱能力大打折扣。
针对抗旱中暴露的问题,江西省水利厅在汛后立即组织了全方位的总结和反思,查找问题,拿出对策。该省水利厅防办总工史小平介绍说,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启动抗旱规划,并规划加快开展各项抗旱能力建设。
江西省雨量丰沛,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65亿立方米,但各类水库总蓄水量不足300亿立方米,部分地区受旱主要是工程型缺水。目前江西已有18座水源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这种大型控制性工程加上山塘、小电灌站、大口井等中小水源工程建设,可以形成大、中、小立体水源工程,其抗旱能力值得期待。
另外,要解决中小灌区渠道整治投资问题,加快中小灌区渠道整治,解决有水到不了田间的问题。同时,加快乡镇水务站建设也是当务之急,重点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应对养护经费适当给予补助,调动基层水管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益。
大旱刚过,江西省召开了全省水利建设动员电视电话会,对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16大类项目进行了详细安排,并发出打响水利建设攻坚战的号召。
在这个干水利的黄金季节,峡江、浯溪口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将加速建设,4000余座小(2)型病险水库将在年内完成除险加固,10余个大中灌区将于年底陆续开工……江西水利人保水、管水、用水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兴水惠民的道路上再次抢占先机。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