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余哲 通讯员 李林根)近日,鄱阳湖水质水量动态监测五周年座谈会在江西星子县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高擎生态大旗,保护一湖清水,永当健康鄱阳湖守护人。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江西省水利厅朱来友副厅长共同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揭牌,江西省水文局与中国水科院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循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水利部水文局总工程师英爱文、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局长王俊、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资源保护局臧小平副局长、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伟等莅临会议指导。省水利厅罗小云副厅长主持会议,省水文局局长谭国良局长作专题汇报。
朱来友副厅长在讲话中说,五年来的鄱阳湖水质水量动态监测成绩显著,一是测成果丰硕、填补了一批空白,二是支撑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建设,三是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四是鄱阳湖水生态保护与监测论坛反响强烈。他强调,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鄱阳湖动态监测水平,一是要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监测提出的更高要求,二是要适应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对水资源监测提出的更高要求,三要适应保护“一湖清水”对水资源监测提出的更高要求,四是要适应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建设对水资源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方面要精心组织,切实加快推进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建设,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监测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加强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深层次服务。
王浩院士在讲话中认为,这些年,江西水文事业进步很快,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同行的前面,特别是率先开展大型湖泊动态监测,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为分析研究长江、鄱阳湖、江西五河之间的关系,探究近年来鄱阳湖干旱成因、支撑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功不可没。他在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状况后说,着眼未来,要支撑最严格的水文资源管理,建设强大的水文队伍,必须着力解决目前水资源监测存在的七多七少问题:即降雨径流监测多,蒸发入渗监测少;地表水监测多,地下水补进排及水质监测少;自然水循环监测多,社会水循环监测少;水量监测多,伴生过程、水环境生态监测少;点多,线少面更少;静态多、动态少;现象描述多,机理解释少。他指出,江西水文关于鄱阳湖监测的七个方面的设想很有必要,中国水科院将与相关部委加强沟通汇报,争取立项科目,更好地为鄱阳湖生态文明、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服务。
长江委水文局长王俊、部水文局总工英爱文作了讲话。与会领导和专家纷纷发言,就鄱阳湖动态监测工作发表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鄱阳湖水文局、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部代表汇报了过去五年的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