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9月26日讯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吹响了大兴水利的号角,但基层水利专业人才的缺失,成为了挡在水利改革发展面前的一个坎。如何越过这道“坎”?江西省吉安市日前出台的《加快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十二五”期间,吉安市本级和所辖13个县(市、区)都要引进100名以上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本科以上的要占50%以上,确保每座大中型水利工程至少有1名本科以上水利专业人员,小(1)水库有1名水利专业人员。
进入新世纪,随着乡镇“七站八所”的撤并,工作有一定专业性、季节性的水利站受到很大冲击。水利人才要么流失,要么留在农业综合服务站,被日常的计生和农技等工作占用了大量精力,且专业退化。原本乡乡都有水利站的现在撤并到了不到乡镇总数的1/3,水利人才青黄不接。不仅如此,相当部分的县一级水利部门只有少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县防办都没有配备水利专业人员;有的乡镇防办没有专职水利人员,仅有的兼职工作人员也学历普遍偏低,又无专业知识;水库管理员有的是当地农民,有的甚至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而且没有文化,有的是养鱼专业户,都只凭一点经验进行日常管理。这种基层水利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当前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建设工作需要,更难有效应对抗洪抢险和水利突发事件的处置。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与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规模水利建设项目数量大,而目前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能力还不能适应如此多的项目建设需要。项目储备少,前期工作周期长,不管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耗时较长。前期工作质量不高,导致建设过程中涉及变更太多。建设管理能力不足,大规模水利建设要求在短时期内对众多项目同时组织建设,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成了水利改革发展中不可复制的“短板”。
据介绍,人才引进来之后,各地将从根本上切实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吸引更多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到县、乡从事水利工作,同时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