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娄河治理现场 本报通讯员 翟桂华 摄
□本报通讯员 张贵才 徐蓓
在江苏省海安市,“联合治水”是各级河长口中的高频热词。海安市地处苏中平原,交界河道众多,交界岸线总长45公里。仅一级、二级交界河就有5条。结合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海安市持续深化协同治水护水机制,与周边市县形成治水合力,共奏“水”乐章。
近日,海安市南莫镇、盐城市东台市溱东镇河长办以及白娄河沿线村的各级河长们,一同巡查交界河白娄河的治理情况。在白娄河的一处支流,河长们发现河面水生植物已经清理得较为彻底,但水底仍然沉积着网箱、网簖等杂物。见此情况,河长们拍照、记录、现场协调清理……一整套工作流程娴熟有序。“这段河道的保洁由南莫镇负责,我们会在沿线各村摸清本区域内网箱、网簖数据,用最短时间打捞干净,不影响下游水质。”南莫镇河长办副主任朱宝荣说。“我们也会派人参与,两地的保洁人员一起行动,事半功倍。”溱东镇河长办主任刘富强说道。在开展河长制以来,联合治水逐渐成为高效、常态的工作模式。
“河湖治理是系统性工程,没有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同治,河道面貌就难以真正实现改观。”据海安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水利局副局长章本林介绍,海安市自2017年探索跨界联合治水新模式、新机制,全面推进市县边界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出台了《界河联防联治联席工作制度》,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通过联合执法监管等系列措施推进河道治理,成效明显,往昔纠纷频现、扰民不断的跨界河,已成了两地共同治理的“连心河”。
去年,海安市东西红星河李堡段监测水质为劣Ⅴ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市河长办、攻坚办牵头排查分析原因,落实整治措施。东西红星河为跨界河道,涉及海安、东台两市4个区镇。两市召开了跨界河流整治第一次联席会议,就协作开展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截流、排污口整治、河道常态保护、岸坡环境治理等达成共识,形成了“联动一体化、联防责任化、联治高效化、联商常态化”的跨区域水环境治理模式。
经过两市共同排查,集中一个月的联合治理,关停养殖场1家,整治养殖场3家,整治支流九号沟2500米,全面清理河道水面、岸坡垃圾等,东西红星河李堡段水质已由劣Ⅴ类稳定提升至Ⅳ类水,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跨区域水环境治理模式延续至今,跨市河长们还组建了微信工作群,大家交叉巡河,进一步扩大整治覆盖面,并定期排查丁堡河、东西红星河污染点源,发现问题拍照上传,集中攻坚整治,实行销号管理。“看着河水越来越清澈,我们打心底里感到开心,闲暇时间都愿意来河边走走。”住在东西红星河附近居民的真实感受,是治河成果的生动注脚。
“一泓清水两地守护,‘治河不分家’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协同治水护水机制,和兄弟县市在河长制工作上互相支持,紧密团结,协同治理,在畜禽粪便直排、面源污染治理、‘两违三乱’整治等方面加强合作,保护好水生态,让交界河清波畅流,也让界河治理、水质提升工作成为2020年我市河长制工作的新亮点。”章本林说。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