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飞
5月4日,江苏省涟水县港河谭赵村段疏浚现场,一派忙碌的挖掘机引得周边村民前来“围观”。“这段河道已经很多年没疏浚了,这次疏浚后水质好了,泵站用水也好打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谭赵村村民陈朋林高兴地说。
在涟水县红窑镇、高沟镇、涟城街道等地,农村河道疏浚的施工场面随处可见。包含港河在内52条淤积不通、杂草从生的农村河道经过整治后,河水绕村的美景将再现眼前。
河道疏浚稳步推进
近年来,涟水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新理念,精准把握农村发展的新变化,科学决策,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涟水县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明确要求开展好河道疏浚整治水系连通工程,提升河道排灌能力,让水活起来、清起来、生态美起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推动疏浚整治工作层层落实;县分管负责人现场指导,对河道整治标准再强调,对整治完成时间再要求。
去冬今春,涟水县水利局利用冬闲春早修水利的黄金时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大力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治理,畅通河网“毛细血管”,为河道“舒筋活血”,在为农业灌溉、百姓生活提供可靠水源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农村水环境。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我们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力求通过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涟水县水利局局长朱彦清说。
多方发力效果明显
涟水县52条河道的疏浚工作几乎涉及全部镇街。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镇街负责人积极协调,推进树木清障、清理岸坡乱占乱种、清除沿河土方堆放等各项工作。
红窑镇在接到河道疏浚清障任务后,迅速部署,要求各村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障工作。副镇长、水利“挂帅人”成文,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到工地转一转,逐条河道查看情况。“很多群众把河坡当作‘拾边地’来种植油菜、树木,清障就会与百姓产生矛盾。我们加强宣传,向群众说明河道疏浚的好处,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绝大部分群众是支持的。”红窑水利站站长梁淮涟说。
县级河道港河因多年未疏浚,淤泥积聚较多,土方量很大,需要占用近30米岸堤堆放淤土。“小麦已扬花,油菜已结荚,眼看一季庄稼就要收到手,说群众不心疼是不现实的。我和水利站的同志、村干部分头做工作,基本没有出现阻工现象。”五港镇副镇长孙加刚说。
地方政府的支持、百姓的理解,给推进河道疏浚工作开辟了一个个“绿色通道”。“现在挑河不要老百姓出钱、出粮、出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 谭赵村村民陈朋林说。
精心施工争创优良
河道疏浚工程启动后,涟水县水利局始终将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主线,全面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项目法人、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责任制度,进一步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科科长罗会永介绍,涟水县水利局组织了专业测量队统一测量,制定河道整治考核验收办法、技术标准等管理措施,还针对工程面广量大、技术规范难统一的问题,采取百米检测制、工期倒排制、质量问责制等工作机制,技术负责人不定期深入现场检查,确保河道整治进度与质量。
“我们每天在‘河道疏浚工作群’中通报整治进度,每周组织召开一次工程推进现场会议,确保进度达序。我们还提出争做优良工程,对不合格的部位进行返工,确保工程质量、外观形象再上新台阶。”涟水县水利局副局长成东洲说。
河道疏浚整治让沉寂的河道变得“活”起来,让不循环的河道“连”起来,让浑浊、变色的河水“靓”起来。潺潺河水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步伐流向万顷农田,保障粮食稳产、丰产,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