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飞
5月4日,江苏涟水县县级河道港河谭赵村段疏浚现场,挖机忙碌的身影引得周边村民前来“围观”。“河道已经很多年没疏浚了,这次疏浚后水质也好了,泵站用水也好打了,感谢共产党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谭赵村村民陈朋林高兴地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河流是流淌的血液。在涟水县红窑镇、高沟镇、涟城街道等镇街,到处可见农村河道疏浚的施工场面,包括港河在内原来淤积不通、杂草从生的52条农村河道,经过整治河水绕村的美景终将再现。
高位推动,河道疏浚稳步推进
近年来,涟水县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新理念,精准把握农村发展的新变化,精准定位农民群众的新需求,科学决策、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2020年,该县在政府报告中明确要求开展好河道疏浚整治水系连通工程,提升河道排灌能力,让水活起来、清起来、生态美起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推动整治工作层层落实;县分管负责人现场指导,对河道整治标准再强调,完成时间再要求。
领导关怀催人奋进,殷殷嘱托牢记心间。去冬今春,涟水县水利局利用冬闲春早修水利的黄金时机,克服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治理,畅通河网“毛细血管”,为河道“舒筋活血”,为群众灌溉、生活提供可靠水源,改善农村水环境。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我局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涟水县水利局长朱彦清说。
齐心推进,多方发力效果明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52条河道疏浚几乎涉及所有镇街。工作中,各镇街领导积极协调矛盾,推进树木清障、清理岸坡乱占乱种、解决沿河土方堆放……
红窑镇在接到河道疏浚清障任务后,迅速召开镇村三级干部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障工作。副镇长、水利挂帅人成文,星期天也不休息,每天都到工地去转一转,逐条河道查看清障工作,保证了河道疏浚按期开工。
“很多群众把河坡当作‘拾边地’种植油菜、树木,清障就会与百姓产生矛盾。我们通过宣传发动,做思想工作,向群众说明河道疏浚的好处,争取他们的理解,绝大部分群众是支持的。”红窑水利站站长梁淮涟说。
县级河道港河多年未疏浚,淤泥积集较多,土方量很大,需要占用近30米岸堤堆放淤土。
“小麦已扬花、油菜已结荚,眼看一季庄稼就要收到手,说老群众不心疼是不现实的。我和水利站同志、村干部分头做工作,基本没有出现阻工现象。”五港镇副镇长孙加刚说。
地方政府的支持、百姓的理解给推进河道疏浚工作开辟了一个个“绿色通道”。“现在挑河不要老百姓出钱、出粮、出工,我们怎么能不支持。” 谭赵村村民陈朋林表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严格监管,精心施工争创优良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河道疏浚工程启动后,涟水县水利局始终将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主线,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全面实行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项目法人、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责任制度,进一步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
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科长罗会永介绍,为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该局组织专业测量队统一测量,制定河道整治考核验收办法、技术标准等管理措施。还针对河道疏浚整治工程面广量大、技术规范难统一问题,采取百米检测制,工期倒排制、质量问责制等工作机制,技术负责人不定期深入现场检查,确保河道整治进度与质量。
“我们每天在“河道疏浚工作群”中通报整治进度,每周组织召开一次工程现场会议推进,确保进度达序时,我们还提出争做优良工程,对不合格的部位进行返工重做,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外观形象再上新台阶。”涟水县水利局副局长成东洲说。
河道疏浚整治让沉寂的河道变得‘活’起来,让不循环的河道‘连’起来,让浑浊、变色的河水变‘靓’起来。潺潺河水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步伐流向万顷农田,保障了粮食稳产、丰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惠泽民生,是河流的初心,更是水利人不变的情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