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飞
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农民的希望、农业的希望。
连日来,笔者行走在涟水县的农村田野,看到绿油油的禾苗,在夏日的微风中轻盈地摇曳着身姿,渠道内流水淙淙,一片生机盎然景象。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水稻种植前后的两个月里,涟水县水利局党员干部是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如何在供水服务,以必胜的信念战胜了今年的旱情,保证了80余万亩水稻的栽插。
蓄水保墒,汇聚点滴润桑田
赤日炎炎,骄阳似火。今年以来,涟水县多为晴好天气。尤其是进入6月份,持续高温晴热少雨,田间水分蒸发量大,旱情显现。加之洪泽湖水位较低,接近死库容,上游来水量较少,农田用水紧张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涟水县地处淮沂沭泗下游,境内水源多为客水,水源主要来自于洪泽湖,利用节制闸拦蓄回归水用于灌溉已成为我县一大水利特色。从针对今年的旱情,局党委研究决定从4月份起,一帆河闸、唐响河闸、杰勋河闸、金码梯级闸等排涝河道开始关闸蓄水,为水稻种植提前做好准备。”涟水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彦清介绍。
久晴无降雨,客水来量少,蓄水保墒成为该县唯一可以实施的工程性措施。汇聚每一滴水,让每滴水发挥效益成为涟水县水利局党员干部的共识。
“截至6月3日,一帆河水位已达2.56米,唐响河水位达2.52米,仅这两条河道,我们已成功的蓄水超过1亿立方米。”涟水县水利工程管理所所长薛明书说。
然而,6月4日的一次天气预报考验了涟水水利人。
据天气形势分析,5日夜里至6日,我省沿江和江淮之间将出现大到暴雨,有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省市防指要求做好应对准备,超过警戒水位的河道要开闸排水。
远在盐城市响水县灌河边的涟水县一帆河闸管理干部职工在6月4日下午16:12分接到预排河水的指令。
一边是要蓄,一边要排。排还是蓄?这道难题摆在了涟水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面前。
意见分为两个,一个是排水。排空河道、腾空库容,迎接大到暴雨的来临;一个是不能排水。水稻再有一周多时间就要种植,如果不下雨,短时间无法再蓄到如此多的水,会直接影响灌溉。
“所支部3名支委都有着30多年的开闸经验,在支委会上,他们一致意见采取预降少排的办法,边观察边做好应急预案,既保证河道水位,又能预防大暴雨的来袭,有责任大家一起扛。”一帆河闸管理所所长赵志红自豪地说道。
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科学决断,在重大决择前,共产党员起到了带头作用。
一次“乌龙”天气预报,没有让一帆河闸管理所的党员干部草率的做出决定,他们遵循着群众利益至上的宗旨,用敬业的精神保住了“救命”的农田灌溉用水。
科学调水,真情化解供水难
“王会计,我们今晚将关闭老三支渠上游放水斗、农门,请你组织村民今晚到田间放水,上足人员机械抢种。”涟中灌区管理所支部副书记、主任姜建忠在电话中急促对陈李村会计王金发说。
陈李村、蒋庄村、钦工村、鲁渡村处在涟中灌区老三支渠的下游,水稻面积近万亩。多年来,这几个村一直用水困难,必须等上游用完水后,才能有水可用。由于今年天气干旱,麦子早早死亡,以往比上游村迟上近十日的茬口期提前了一半,上下游村民都等着用水。
怎么办?如果下游村民长时间没水用,势必会情绪不稳,严重地会导致上访,给政府工作带来困扰。
姜建忠主任带领单位党员干部沿着供水渠道一村一村去走访情况,了解收割时间和进度,回到单位后迅速制定灌溉方案。
“实行错时用水,白天上游灌,晚上下游灌,让每一个农户有水可用。”姜建忠挥动着手臂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管理所支部成立了“党员抗旱突击队”,党员干部人随水走、水到人到。他们不顾天气炎热和蚊虫的叮咬,关上游放水闸门、开下游放水闸门,关下游放水闸门、关上游放水闸门,如此反复、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个闸点。一枚枚闪亮的党徽、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幅幅忙碌场景,犹如一轴画卷在涟中灌区展开。
“只要有一块地灌不上水,我们就一日不会停下来。”涟中灌区管理所支部书记王正冲说,“水情就是命令,我们晚上放水,白天到村组了解供水情况,及时做好用水计划的调整。”
十多日日夜夜,灌区管理所同志放弃一切休息时间,有的同志还取消了年休假,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让村民早日用上水。
五港镇水利站站长高艳中告诉我们,今年雨水偏少,盐河来水量不大。虽然该镇处于用水最末稍,但经过灌区的科学调度,全镇水稻都及时得到种植,没有因水源问题耽误了农时,也没有一起因用水导致上访事件发生。
涟水县水利局分管水利工程管理的羊兆忠站长介绍,“我县共有涟东、涟中、涟西、淮涟四个灌区,控制灌溉面积153.9万亩,各灌区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速灌、轮灌、错峰、错时调配水源等方式,平稳、有序地度过了用水高峰期,所有水稻得到适时种植。”
疏通水系,良策“借水”解忧愁
6月20日,西张河水位7.8米。
6月23日,西张河水位5.4米!
6月26日,西张河水位3.5米!!
6月27日,西张河水位2.7米!!!
进入水稻种植期后一周内,西张河水位急剧下降,已到死水位,河道断流、沿线7座泵站停机,6个村万余亩水稻急需等水种植。
一部手机、一辆电瓶车,一双运动鞋、几瓶矿泉水,带着这个行装,再有两年就退休、有着30年党龄的老水利站长左仁军,顶着烈日每天行走在田间地头,探访水情,了解墒情,从灌溉开始几乎一天都没休息过。
“每天接到要用水的电话太多,解释的话说了几箩筐,手机都打没电了。但没有水灌溉,再多地解释也不能解决问题。”
水可等,但农时不等人!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左仁军站长的头脑生成,“借水”!
凭着对水系的了解,他大胆提出引淮涟三干渠水到十四支高水渠,经十四支四斗中沟、十五支大沟,解决洪码村2000多亩水稻灌溉问题;引淮涟三干渠水到十二支大沟,开启今年上半年旱改水项目才建设的双楼蓄水闸,借水到西张河以解双楼、金码两村2000多亩用水燃眉之急。
但借水灌溉不是小事,需要疏浚河道、筹建管涵,调配人工机械。
他的建议得到了县水利局领导、梁岔镇领导的认可与支持。
梁岔镇党委政府果断做出群众筹一点、政府出一点的方式,集资1.5万元建设十四支退水涵;旱改水工程建设处将十四支四斗沟800米梗阻全部清除;淮涟灌区党员干部职工全天候坚守岗位,适时开关闸门。
这是一场联合作战,这是一曲党群同心抗旱的凯歌。
水稻顺利得到栽插,群众愁云密布的脸上露也了会心地笑容。
洪码村支书郝道成高兴地说,“我要代表村民给水利局送一面大大的锦旗!”
据了解,为保证农业生产用水,涟水县把夏灌供水作为当前一项中心工作,采取多项工作举措积极作为。夏灌前,该局组织实施了南六塘河、佃响河、唐松河等河道疏浚工程,清理了淤塞的河道,扩大了河道库容,增加了河道蓄水量,有力地为今年夏灌提供了工程性保障;开展灌排河道清理,共清理垃圾100余吨,排除隐患16处;对全县13条骨干河道、108座涵闸、596座泵站等水利设施开展检查、确保机械开得响、农田灌得上。夏灌中,组织人员深入各级渠道沿线巡查,及时掌握河道水位情况,细查渠道决口跑水隐患,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水利用率。
采访结束时,太阳的余辉洒落田间水面上,耀起金色的光斑,村民在田野里快乐地播散着丰收与希望。虽然今年的干旱给水利工作带来了困难,但涟水水利人脚踏沟渠,心随水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将水利惠民、利民之歌唱得更响、更动听!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