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缪广超
今年以来,江苏省金湖县始终坚持把治水、兴水、靓水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大干快上,逐步建立起稳定投入的增长机制和务实高效的推进机制,有力保障了金湖水利建设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2017年,该县安排水利建设资金13.2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9.4亿元;目前,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量的85%,入江水道周边堤防加固、“金湖绿道”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等一批工程基本建成,备用水源地、“引水润城”和城市河道景观提升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日新月异的水利设施和日益改善的水生态环境为金湖增添了新魅力。
坚持品质规划——引导水利建设增量与提质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县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的信号不断释放,该县抓住机遇,努力让水利建设多留赞叹、不留遗憾。坚持全域谋划。高起点编制和实施水利发展、城市防洪排涝和河湖水系连通等各类规划。“十三五”水利投资规模超过40亿元,年度投资稳定在8亿元以上。注重规划衔接。加强沟通协作,努力做到水利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融合;深入开展规划研究论证,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的合理建议,为真正做到“建一处工程、成一处风景、留一段历史、传一地文化”打下了基础。坚持刚性执行。注重规划的刚性约束,所有重大水利项目规划纳入县委、县政府集体决策范围,严格变更程序,切实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使水利工程站位高、决策准、实施快。
树立“水利+”思维——拓展水利建设领域与内涵
坚持让水利融入生态、美化环境、改善生活。发展“水利+旅游”。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投资4亿元,依托淮河入江水道、高邮湖等处堤防打造300公里绿道;投资1.07亿元实施三河湾水利风景区和4A级景区创建工程;投资2.06亿元建设备用水源地,并将配套建设湿地公园;启动《2018-2020年水美乡村建设方案》和2个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对全县所有水利重点工程进行旅游元素的提升。发展“水利+生态”。围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投资2.45亿元实施 “引水润城”工程,投资1.2亿元实施城东水网配套、开发区水系调整等活水工程,投资6000万元实施城市河道景观提升一期工程,投资4030万元的河长制“城区样板河道”开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河长制“农村样板河道”即将实施,启动编制高邮湖、宝应湖退圩还湖工程规划。同时,积极主动为全县各类农业产业园、生态休闲农庄和特色田园乡村等配套水利生态景观设施。发展“水利+文化”。投资4500万元的治淮博物馆启动筹建工作,开展横桥联圩防汛抗洪艺术走廊前期工作,建成金湖水利展示厅,加快三河湾水利风景区镇水铁牛、水利志等8个节点工程建设,通过雕塑、浮雕、史志等载体,充分挖掘治水历史,展现金湖水文化。在各类水利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融入人文、历史、艺术等元素,以水为脉的3条水景风光带、3座湿地公园和8处城市小客厅等工程有序推进。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水利+民生”、“水利+扶贫”等,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水资源保护、高效节水灌溉和智慧水利等系列工程,不断构建大水利发展格局。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水利建设投入与效益
健全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探索创新项目建管机制。坚持发挥财政资金主导作用。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水利投入的要求,持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目前年度水利项目县级配套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今年还自筹3.9亿元实施城市水利工程,自筹7200万元建成入江水道周边防洪圩堤加固工程。探索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全面推进金湖水务投资公司营运能力建设,年度融资规模达15亿元,有力保障了我县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正在推进农口部门资产资源整合和资信等级创建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在绿道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基础上,正在快速推进包括投资2亿元的石港船闸拆建项目在内的PPP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抓好向上争取。谋划编报高效节水灌溉、防洪排涝、水系连通、水生态提升等一批牵引能力强、生态程度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最大程度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构建项目生成机制。严格“项目生成”和“资金管理”两条线程序,加强水利投资项目规范化管理,重点建好规划项目、备建项目“两个储备库”。目前,我局已完成2018年度水利建设项目编排工作,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投资规模达12.8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8.6亿元。扎口管理水利建设项目。成立农水项目规划审查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全县水利项目规划、审批统一管理,科学整合涉水项目资金,不断提高项目编排均衡度、投资集约度和衔接配套水平。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7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