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2月29日讯 如何在茫茫沙漠中准确找到水源?河海大学同位素水文研究所所长陈建生教授带领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科学研究,突破了区域水文地质循环的传统观念,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地下水深循环理论,并依据该理论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地区的巴丹吉林沙漠发现了优质水源的“藏身之处”。这些水符合国家富锶型矿泉水标准,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
陈建生说,区域水文地质循环理论认为,水的循环只在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内部进行,而跨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之间不存在地下水的交换。“但我们在长期对青藏高原水量平衡研究中发现,西藏内流区的湖泊与河流存在严重的渗漏,估计每年的渗漏量可达1000亿立方米;根据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周石硚等的研究,仅纳木错湖每年的渗漏量超过了90亿立方米。渗漏水通过跨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的深循环形式在青藏高原外围的平原地区排泄,其中一路水沿着板块之间的缝合带自西向东排泄,经过了阿拉善、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大兴安岭等地区。根据深循环理论,在内蒙高原造山带及周边地区的断裂带、火山口等地质构造中,就可能找到深循环地下水。例如,在沙漠中找到隐伏在沙山中的火山口,就可以找到了深循环水流的出口。”
据了解,阿右旗位于内蒙高原极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该地区没有地表径流,人畜饮用水问题十分突出。从2013年开始,陈建生依据深循环理论,在阿右旗沙漠边缘地带确定了8口井位,钻井深度在90米到260米之间,喷涌而出的优质矿泉水一昼夜接近1万立方米。陈建生表示,“经检测,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中富含锶、偏硅酸等对人体有益的诸多矿物质,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商业开发前景。这项找水工作的成功证实了地下水存在着深循环形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