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2月24日讯 日前,全国各地文物考古专家、学者汇聚江苏省盱眙县,研讨泗州城遗址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经过南京博物院考古所三年多的考古发掘,被深埋水下330多年的“东方庞贝”古泗州城遗址范围确定,一大批珍贵的文物重见天日。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介绍,目前该遗址现场的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已经揭示出香华门、古汴河、灵瑞塔、观音寺、大圣寺等5个遗址,古泗州城遗址的结构和布局初步确定,总体轮廓呈椭圆形、像只乌龟,内城墙、外城墙及城门已经现出。其中,已探明内城墙墙体长度约338米,外城墙长度约132米,城门采取的是在城墙外修筑月城的方法,月城东西最大径118米,南北进深56.6米,从规模上已能够初窥这座古城当年的繁华景象。
“泗州城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座格局整体,而又完全废弃的城址,泗州城建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在唐开元年间迁入盱眙县,在康熙十九年,因为一场洪水没入滚滚淮河之中,泗州城兴盛945年,埋在水下330余年。”盱眙县古泗州城文物管理处负责人介绍。
“古泗州城完全具备成为世界级旅游资源的潜质。”同济大学教授杨国标指出,古泗州城具备与意大利庞贝古城几乎相同的资源基础、吸引力和市场条件,某些方面还拥有了庞贝古城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是杰出的世界遗产和遗址精品。
和庞贝古城一样,古泗州城曾是繁盛的历史城市,其陆上的城市格局和主要代表性建筑物表现了当时历史文化的缩影,但古泗州城因淮河和汴河穿城而过,较之庞贝古城更增添了水土、水岸、水底的特色遗存资源,有着更丰富的文物和历史积淀。
资料显示,古泗州城位于今江苏盱眙县境内,始建于北周,唐代至明代一度繁荣兴盛,是淮河下游的一座重要都市,有“水陆都会”之称。北宋末年以后,黄河多次南决夺淮入海,对整个淮河水系形成巨大破坏。清康熙年间,有近千年历史的泗州城被洪水淹没、深埋地下,成为全国惟一一个灾难性古城遗址,较为完整地保存了300多年前的城市风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