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河海大学长期以来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展校园节水工作,年总用水量从2006年的203万吨下降至2009年的107万吨,作为一所拥有3万名大学生、科研实验需大量用水的高校,人均年用水量仅相当于全省各级学校的平均水平。2008年2月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和水利厅组织的验收,被评为“江苏省节水型高校”;2009年3月被南京市水利局确定为“节水型高校”示范点;2010年10月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江苏省节水型单位”称号,是唯一获此称号的在宁高校。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节水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校长助理担任副组长,校办、规划、宣传、教务、财务、后勤、资产、基建、学生、研究生、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节水型学校建设的规划制订以及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后勤管理处,办公室主任由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兼任,负责节水型学校建设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经常召开专题办公会,研究、部署、检查和考核节水工作。校领导多次强调,加强校园节水工作不仅是上级对学校的要求,更是学校自身的责任;节水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更体现在培养广大学子节水意识的育人功能;节水工作的成效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制度节水、观念节水、科技节水、定额用水、杜绝浪费等方面入手抓好全校的节水工作。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爱水惜水节水意识。一是加大节水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标语、电子屏等手段宣传节水的意义及措施,以增强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二是每年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校园节水宣传周”和以“节水”为主题的水知识普及教育等活动。主要内容有节水知识系列讲座、有奖征集节水宣传用语、节水宣传网页设计竞赛、节水知识竞赛、“我心目中的节水型校园”主题征文及演讲赛等,参加活动的学生可获相应学分。三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实节水内容。在校园内建立了农业节水示范园,编写出版了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需求管理概论》并开设相关课程,专著《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理论与模式》获国家科技出版基金资助,博士论文《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研究》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四是组织学生开展节水科技创新活动。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均踊跃参与,并分别在节水技术创意设计和节水宣传品创作方面展示才华,“节水储水箱”、“卫生间水循环再利用系统”等设计的奇妙构思和“最后一滴水”、“人水和谐”等作品的独特创作令担任评委的专家教授赞叹不已。五是开展节水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组织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与节水有关的考察和调研活动,2009年“赴江宁区追踪节水型社会试点实践小分队”和“赴开封引黄灌区节水措施调查小分队”入选团中央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节水调查专项活动50支重点团队;2011年组织实施了“百团行动计划”,分赴全国各地深入基层开展节水宣传活动。
做好基础工作,提高用水效率巩固节水成效。一是科学规划节水工作。学校在规划建设江宁校区的同时,就规划并建设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系统,将道路、广场、山坡的雨水汇集到雨水管道,储存在1000立方米的地下水库及具有30亩水面的景观湖中,总蓄水量达3万立方米,作为校园绿化、环境、景观用水和农业节水示范园灌溉用水,仅此一项每年可节水10万立方米、节省水费25万元,并为有关专业进行雨水汇集机理、雨水保鲜、雨水生态利用、城市化水文效应等方面的试验与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二是推广使用节水型设施。在学生宿舍安装中水回用装置,将上层洗涤用水经过简单净化后用于下层冲厕,年节水20多万立方米;在全校推广使用节水型水龙头、洗手间安装远红外冲水系统、浴室安装插卡智能系统,杜绝长流水;定期进行全校水平衡测试,防止发生跑冒滴漏现象等,以上几项每年节省水费达百万元。三是建立节水运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职能部门制订了节水计划,完善了制度,加强了对二级单位用水的监管和节水工作的检查,及时采集消耗数据并进行总结分析;在部分二级单位实行用水包干制,开展节水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评比活动。
发挥学科优势,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做贡献。学校与江苏省水利厅开展全面合作,与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结成“节水共建单位”;主办以“节水全民行动,共建生态家园”为主题的“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深入社区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节水知识普及活动;成立节水研究所,积极承担节水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干旱区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寒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南方灌区生态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等成果在全国各地推广后取得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提高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充实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今年4月又主办了全国农业节水技术交流报告会暨首届农业节水科技奖颁奖大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和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代表300多人参加了大会,学校的“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及调控模式创新与应用”获首届农业节水科技一等奖,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节水领域的影响。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