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海门市水利普查的全过程始终贯穿一个“细”字。普查工作一开始,首先建立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机制,其特点是:水利局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技术上由专职副主任全面负责;具体任务由水利局领导和7名专职人员,带领乡镇普查小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完成。这样的机制,形成了一个一级抓一级,上下联动的普查网络,使普查工作有条不紊、事半功倍。其“细”字还体现在普查培训环节,为巩固培训成果,他们将讲授与考试相结合,按照专业把培训主要内容编成考题,印成考卷,对每个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结业”考核,这种不走过场,讲求实效的方法,巩固了培训成果,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受益匪浅。
“细”字还体现在普查的每个关键环节。清查工作开展前,海门市普查办按照“在地原则”,详细划分成普查小区,并将“海门市地图”按小区制成《海门市普查小区划分图》,拍成照片通过水利普查QQ群发至各普查小区,确定范围,使普查任务落实到责任主体。在清查中,他们深入一线对每个普查小区的普查指导员进行手把手辅导,帮助他们摸清各普查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清查表填写具体要求更加明确。在河流清查和标载工作中,由于标载地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地图,再加上多年来或填埋、或疏浚等原因,图上的许多河流位置、名称模糊不清。为准确确定河流名称、位置,特别邀请了被尊为“海门水利活地图”的退休老高工黄志良坐镇指挥,经过共同努力,不仅按照国普办的要求准确标载了河流工作底图,而且还拓展了98条乡镇及河道,为下一步农村水利建设打下了基础。
以严谨的态度进行严密的数据审核和严格的工作考核,是海门市水普办“严’当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的重要原因。
他们把普查质量的控制范围缩小到各个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水利站长(普查指导员)作为第一责任人,并与海门市水普办签订了质量控制责任状。为确保清查数据的质量,海门市水普办在对象清查数据填报过程中,严把事前、事中、事后数据审核关,水普办专职副主任及工作人员,普查分区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分别对所有数据进行七次拉网式检查审核后,第八次进行系统机审,第九次进行汇总审核,确保了对象清查数据填报的准确率。这种分步审核的办法,确保清查成果质量保证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