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挖出来的都是这样的石头

伊通县景台镇绿化村胡塘坊屯施工现场

伊通县景台镇绿化村胡塘坊屯施工现场

伊通县景台镇绿化村胡塘坊屯施工现场

伊通县水站管理人员
□记者 边境 通讯员 郭吉丽
汽车行进在蜿蜒的山路间,轮胎碾过的路面砂石飞舞,打在车窗上,敲出乒乒乓乓的响声,这里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
伊通县位于丘陵地区,地下基石连续分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因地下2.2米处多为碎石和松散砂层,管网铺设和入户作业经常塌方,导致作业效率低,施工进度缓慢,有40多眼水源井出现水量不足甚至干涸的问题,导致反复物探和重新钻井。
但,即使这样,伊通县水利局还是在石缝间,硬生生地凿开了317眼水源井,并铺设了302万米管网。
农村饮水,事关乡村振兴,事关民生福祉。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为破解农村饮用水问题,让农村居民不仅能“喝上水”,还能“喝好水”,一场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正在伊通大地全面打响。
5月30日,记者来到伊通县景台镇绿化村胡塘坊屯,施工人员正在为贫困户王英福家破“石”架线,引水入户。
一条30米长2.4米深的明沟,弯弯曲曲通向王英福家,为了铺设这条入户管线,水利工作人员已经在这里日夜奋战了近半个月时间。
村民戏说,景台镇的特产是石头,事实确实如此,石头成就了这里的经济,但也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下重重障碍。
为了贫困户王英福家早日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伊通县水利局组织施工人员开始作业,一波又一波的施工人员在这里开动水钻、破石前行,但地下坚硬的顽石却让入户管线举步维艰。
几天前,施工人员决定为王英福家执行第二套管线入户方案,他们在距离村路30米的位置,用挖掘机挖出一条明沟,挖掘机探下铁臂的瞬间,铁石相交,火星四射。
“这是在石头缝里挤水,施工过程相当艰难”看着工人挥汗如雨构架惠民水线,村民热望的眼神中,满是感激之情。
在绿化村小桥子屯胡宝龙家,水利施工人员已经在这里整整干了半个月,工程至今仍然挺进艰难。挖掘机下的深沟里,层层叠叠的风化石排,坚硬无比。
胡宝龙家,背倚大山,能够喝上安全放心水,是一家人多年的夙愿。胡宝龙自家的水井,如今已不能派上用场,除了有股怪怪的味道,厚厚的水锈,也让一家人望而却步。
“为了让胡宝龙家早日喝上放心水,施工人员在这里打折了三根钻头,水利局工作人员紧握胡妈妈的手,坚定的告诉他,再难也要撬开一道石缝,把清流送到她家中。
在景台镇范家村后景杂铺屯,另一对施工队伍正在抢工奋战。56岁的于成林忙前忙后,帮着施工人员寻找可以绕过沟渠石头的入户捷径,但几经努力,仍以失败告终。最后还是施工人员想出了办法,准备破开门前石阶,用水钻打一道斜洞,将水管引入家中。
村民李华说,院子里的这口石井用了多年,已不能再饮用,他盼清流,像盼星星盼月亮,只是没想到,这脚下的石头为施工带来这么多障碍。
水钻师父袁野,有几十年的施工经验,他说从没见过这样的地质构造,打碎钻头,那是常有的事。他撩起手臂和小腿,施工中钻头打在坚硬的石头上,水钻的这端经常失控,在他的手臂和小腿上留下累累伤痕。
他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坚定的告诉记者,他不是为了钱,而是为全村人,早日喝上放心水。
伊通县有18个乡镇, 8个靠山,3个近水,剩下几个,地下地质情况也颇为复杂,多为沙石结构。脱贫攻坚水当先,但饮水安全工程的总量大、任务重、欠账多,地质条件严重影响进度,施工队伍和专业人员短缺,导致工期延长。
“能集中不分散、能联网不单建、能改造不新建”“优先解决贫困人口集中供水”“人休机不休,昼夜连续施工”“工程不完不回家”。
滴水见民生,这是全县水利施工人员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铮铮誓言。
伊通县水利局副局长宋立波说,伊通县2019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2.64亿元。为全力以赴抢抓工期,全县各乡镇倒排工期,有包保任务的县级干部每周现场督导工程进度,多套设备同时施工,管网工程因地制宜,顶杆机、钩机等多种机械协同作业,为尽早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县到镇,由村到屯,这群水利人的脚步愈加坚实。
经过7个半月的艰苦奋战,截止目前,伊通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完成计划总量的96%,入户完成47561户。水源井已试水237眼,稳定通水227眼,工程工期计划6月底前完成。
水兴方能县强。伊通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聚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批水利干部职工、工程技术人员放弃了假期,日夜抢工奋战,奔走在开“石”送水的扶贫攻坚路上……
再有十天,这群永不服输的水利人,在这片奇特地质的内部搭建水利巨网,将汩汩清流,送遍千家万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