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地铁”,走向隧洞深处

乘“地铁”,走向隧洞深处

地下水漫进“地铁”

紧张作业,汗水交融,无怨无悔

紧张作业,汗水交融,无怨无悔

一身工装,格外耀眼

趟着地下水,往来施工
□记者 边境 通讯员 任胜章
出长春,入吉林,在两地交界的永吉县西阳镇大岔屯村黑山屯,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以下简称“中部引水工程”)主干线施工三标段,于一处山崖脚下,显露一处长长的隧洞入口。
北方一月,春寒料峭,烈风刺骨,在地下130米深处,131名施工人员正夜以继日、挥汗作业。这个春节,他们就在隧洞中度过。
进入隧洞,要搭乘两样交通工具,先坐中巴,再乘“地铁”。
向下130米,汽车一路颠簸,缓坡驶入。从晴空万里到地下深处,1086米长的5号临时交通支洞,将我们引入中部引水工程总干线1号主隧洞。
忽然,一切豁然开朗。入了主隧洞,乘上小火车,机器的轰鸣与地下隧洞积水的拍打,迎面尽是气吞一切的喧嚣,地下水在隧洞中不断地绕弯,与“地铁”温柔拥吻,与大地深深融合,肆意舒展。
主隧洞施工现场,一片火热。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地施工,有的在顺着台车肩挑弃料、有的在控制设备、有的在喷混凝土、有的在振捣混凝土、有的在钻孔灌浆……他们脸上的汗水,身上的油渍,鞋上的泥水,在灰暗的隧洞中格外耀眼。
他们身藏隧洞,绑扎钢筋,衬砌混凝土,构架水线,水汗交融,无怨无悔。
这里,没有冬日暖阳,没有寒风刺骨,唯有轰鸣的作业声和深邃悠远的孤寂。
为了筑通水脉,他们背负重器,手拎肩扛,在模板、台车、台架和泥水中熟练穿梭行走,伴着机器轰鸣和隧洞顶部水滴落敲岩石的天赐和声,绘成一幅这个寒冷的春节火热施工的生动图景。
这里,工作环境十分潮湿,全年平均气温零上10度左右。现场一名施工人员说,喷砼作业设备发动时,隧洞内温度瞬间上升,有时候热得受不了,经常大汗淋漓,浑身湿透。
“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工人们分班进出不停作业,哪怕是新春佳节。” 41岁的吉林省中部城市供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木林说,从2013年末中部引水工程开工至今,他已6年没回过老家过春节了。而这些年,无论阴晴,无论黑白,无论工作日和周末,他的足迹都在隧洞沿线的各个标段上。
北京振冲项目经理部的丁庭、费晓玲、韩京华,以及更多参建单位的施工者,他们身上的印记,就是肩上的使命。
为了吉林水利事业,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一头扎进黑土,在130米深的地下隧洞里经年奉献着。
走进隧洞,走进地下深处,才能明白这群人的这份坚守,缘何造就“松江分流引作渠”的新时代水利传奇。
西阳镇外,远眺中部,这份场景,令人感叹。
源于吉林市丰满水库,全线263公里的中部引水工程干线隧洞和管线,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地下。
2020年年底,汩汩流淌的松花江水,工程将具备浩浩汤汤直通饮马河流入石头口门水库;直通伊通县伊通河流入长春新立城水库;直通四平市伊通县的冯家岭分水枢纽,然后分头流进四平下三台水库和辽源金满水库。
袁木林说,工程主要任务是从丰满水库上游库区左岸取水,向长春、四平、辽源以及所属的九台市、德惠市、农安县、公主岭市、梨树县、伊通县、东辽县、长春双阳区等11个市、县、区及沿线26个乡镇供水,解决该地区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短缺问题,总受益人口1060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38.5%。
那时,吉林中部这片土地,将发生怎样的巨变?
润泽万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