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6月17日讯 (记者 边境)吉林市地处松花江下游,境内河网密布,河湖众多。面对极为繁重的防汛工作任务,吉林市迎难而上,精心谋划,严密组织,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经验,防汛责任措施扎实有效,确保了各项防汛工作科学高效开展。具体做法是:
一是防汛责任体系网络化。吉林市依据《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并实施了《防汛安全网络化管理方案》,建立起安全防范的责任长效机制,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对全市2496座蓄水工程、372条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逐级、逐库、逐河落实防汛责任。明确了主体责任、督察责任和监管责任,即吉林市政府负责督察各县(市、区)所管辖的23座大、中型水库及5条主要江河防汛责任的落实;各县(市、区)政府负责督察各乡镇对小型水库以及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防汛责任的落实;各乡镇政府负责监管各行政村对1887座塘坝以及291条20平方公里至100平方公里之间河流防汛责任的落实;各行政村负责辖区内具体防汛工作。
二是水库防洪监管图表化。一是开展“一库一图”编制工作,明确大、中型水库上游集水面积内小(Ⅰ)型以上水库工程位置、总库容以及下游流经乡镇和受威胁人口情况;明确小(Ⅰ)型水库上游集水面积内小(Ⅱ)型以上水库位置、总库容以及下游流经的乡镇村屯和受威胁人口情况。这些情况全部以图的形式并辅之以表格展现出来,一目了然,大大方便了防汛调度工作。二是逐库编制了小(Ⅱ)型以上水库基础信息幻灯片,包括水库工程概况、基础信息表格和水库工程照片等,并将这些资料上传到吉林市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使全市水库工程现状信息直观展现出来;三是标画水库“红、蓝、黑”三条线,分别代表汛限水位、正常水位和校核水位,确保水情观测一目了然,库容清晰可视。
三是河道清障常态化。河道设障是江河防汛的重大安全隐患。同时河道清障工作战线长,监管难度大,易反复,也是防汛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吉林市对此高度重视,高位操作,把这项工作作为防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常抓不懈,切实抓出了成效。重点对山洪沟、河道两侧柴草垛、垃圾、堆石等行洪障碍进行了清理。两年来,下达清障命令796个,出动人员4593人次,出动车辆1868辆次,共清除各类行洪障碍物1954处,确保了河道行洪安全。
四是山洪灾害防御规范化。吉林市建立了山洪灾害“十户联保”机制,村级明确“十户联保”责任人名单。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的原则,以十户为单位,将住房相邻的居民组成联保单元,并由村民推选出联保户长,联保户长负责联保单元成员分工和日常联络等工作,签订协议。应急期间由十户联保责任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转移避险,保证十户之间群防群治。吉林市提出“包要早打、点要选准、物要备足、路要清晰、组要明确、人要有数、信要到户、时要抢早”的八项要求,对人员转移避险行动具有具体的指导意义。此外,吉林市组织制作了山洪灾害防御宣传片,重点对山洪发生征兆、家中常备必需品、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方式等进行了指导,并刻盘发放到各村并由各村及时组织观看,有效提升了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五是防汛物资储备定点化。在足额储备常规物资的基础上,为缩短抢险物资运输时间,吉林市防汛物资实行分散储备,各县(市)根据区域实际储备点至少落实3个、各城区至少落实2个、各开发区至少落实1个物资储备点。明确了水库防汛物资储备标准:大型水库储备的常用防汛抢险物资总价值不低于5万元、中型水库不低于2万元,小型水库根据实际需要就地就近做好物资储备。同时,各级防办编制了辖区内防汛物资储备分布图,汇总了物资储备种类、数量统计表,有效保障抢险调运需要。此外,为提高应急抢险救生能力,各县(市、区)至少储备绳索抛投器3部、救生圈30个、橡皮筏3艘。市本级和各县(市)通过公安部门各落实1处炸药储备点,明确操作流程,落实爆破人员,确保应急所需。重点险工险段就近落实砂石土料和抢险机械,包保责任人要与抢险机械所有者建立可靠联系,确保随时调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