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9月15日讯(记者 边境)9月14日,记者在吉林省辽源市召开的吉林省稻田综合种养现场会上获悉,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示范,吉林省稻田综合种养已逐渐形成以传统稻田养殖为基础、稻田粮食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并成为受农民欢迎的一项实用增产增收技术。
稻田综合种养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品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稻谷和水产品共生。这种技术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点,可以实现“一地多用、一水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稻田综合种养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稻田养殖规模发展到20余万亩,水产品产量最高达到7000余吨。然而,传统的稻田养殖模式由于品种单一,只重视水产品的产量和效益,忽略稻谷的综合效益,致使规模逐渐下滑。近几年来,吉林省各地区积极引进稻田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并根据本地的稻田资源特色,探索适合本地的稻田养殖新模式和新技术。稻田养殖呈现出品种多、规模大、产业化和效益高的特点。2011年,吉林省被列为全国10个“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区建设项目”之一。
为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快速发展,吉林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项目区要加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总结和创新,积极实践“种、养、加、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加强稻田综合种养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协作研究,尽快建立适用吉林省的稻田综合种养新技术操作规范。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吉林省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的面积达到3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