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庭湖本报通讯员 彭宏伟 摄
□本报通讯员 杨子江
湖南省岳阳市创新完善河湖长制履职制度,运用“提示函”工作法,推动河湖长按时巡河履职,主动解决河湖重大问题。2019年河长巡河打卡100%,2114名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巡河(湖)近11万人次,交办问题清单3800个,交办问题处理100%。
创新制度补管理“漏洞”
岳阳地处湖南北端,滨洞庭、临长江,河湖面积约258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2%。全市有大小湖泊1118个,280多条河流流入长江和洞庭湖,包揽163公里长江湖南段岸线,坐拥50%洞庭湖水域面积。江河湖泊,交错广布,河湖长制管理面临的难点突出,时常出现管理“漏洞”。
去年,岳阳市启用河长履职“提示函”工作法,由市河长办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监督,通过检查、巡逻、情况跟踪等方式收集一般性、常态性的河湖问题,及时向河湖管辖区域的河(湖)长、河长办发送问题清单“提示函”。事实证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用“提示函”方式发送到指定人,效果十分明显。
“四个明确”成“定时”督促
截至目前,岳阳市先后向县级第一总河长、总河长和市直河长办发出提示函45份。每份“提示函”中的责任主体、提示内容、问题形式及整改时间都十分明确,直击重点。
提示函抬头为县级第一总河长、总河长或市直河长办;正文中提示河湖长巡河、问题交办整改、重点任务推进、水质监测警示等工作,并督促整改工作推进不及时、标准动作不到位、风险防控不足等问题;按照“一个问题、一个清单、一个要求”原则,直接下发到对应的河湖长或市直河长办;对苗头问题、进度滞后问题、群众举报问题,明确整改时间。
实行“提示函”工作法,为河湖长设上“定时闹铃”,督促滞后工作按时完成,常态工作认真落实,成为“河长令”的有效补充。制度实行以来,河长巡河打卡率及问题交办率均达100%。
鼓励群众监督河湖问题
“提示函”工作法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河湖问题,与群众积极参与河湖监督密不可分。岳阳市通过公开热线电话、河长公示牌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等监督反馈途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理。
岳阳市发挥政府、民间“两个河长”以及志愿者、河湖监督员作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河湖面貌得到有效改善。2019年全市3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为93.2%,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全年对长江干流5个断面监测60次,水质达标率100%;洞庭湖7个国控断面总磷浓度为每升0.068毫克,下降6.8个百分点。
目前,岳阳市已累计完成3.1万亩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24万只越冬候鸟“做客”,120头江豚以湖为家,200头麋鹿“定居”湖区。依托制度创新,强化河湖管理……水清岸绿、鸟飞鱼跃成为了岳阳的生态美景。
编后:岳阳市在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行“提示函”制度,发挥“定时闹钟”作用,定期敲击河湖管理的重点、急点、难点,督促市县河长巡河护河不放松、不懈怠。同时,充分营造了全民治河爱河氛围。创新举措值得借鉴。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