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彭政 刘小花 言求实
6月5日上午10时,雨稍微小了些,在株洲市酒埠江灌区总干渠皮加冲段,巡渠员欧志刚注视着渠道内水位变化,又详细检查站房内电源设备。尔后,他通过手机扫描贴在大门上的二维码,以图文形式向局信息中心反馈巡查情况。
45岁的欧志刚从1998年开始巡渠,如今负责网岭管理所13.5公里渠道,除了要及时发现渠道“四乱”隐患,主汛期期间,他每天要在渠道上跑更多路。“手机一扫,渠道动态可随时掌握。”欧志刚说,以前巡渠员会随身带笔记本,发现了问题无法直观描述,遇到突发状况也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等帮手,而纳入信息化管理后巡渠效率大大提高。
原来,今年年初酒埠江灌区管理局“扫码巡渠”系统正式上线,在65公里渠道上设置了54个扫码点,几乎涵盖所有的关键水位点和渠系建筑物,并与局机关信息中心连通,实行统一调度。这样一来,一些影响行洪安全的隐患可在第一时间处置,需要在枯水期处置的隐患也可密切跟踪变化。
欧志刚指着几天前发现的渗漏点,渠道外侧仍有水渗出。“不浑浊,说明渠道主体没有受影响。”欧志刚介绍,老鼠和白蚁喜欢在渠道打洞,这类小渗漏需要在渠道冬修时统一处置。
在强降雨期间,渠道水位会迅速抬升,一些树枝和杂物被冲到闸门,欧志刚会通过扫码系统把现场情况传递到调度中心,通过上游减流、下游泄洪的方式保证渠道安全。“涉水打捞杂物,那是常有的事。”欧志刚的工具箱里,镰刀、网子等设备一应俱全。
“这个系统也便于我们对巡渠员的管理,将防汛工作落到实处。”酒埠江灌区信息科工作人员谭琦介绍,二维码每扫一次都会变化,只有巡渠员真正在现场,才能收集到最真实的情况。
据了解,通过“扫码巡渠”,今年以来该局累计收到隐患报告32处,目前已整改28处,其中有4处暂时不便处理的在密切观察中。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