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从“生命水”到“幸福水”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纪实
 
分享到:
2020-11-27
 

  □通讯员 丁芸 邓莹

  远安,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一个家园安康因水而兴、百姓乐业因水而富的小县城。

  今天的远安,2000多处饮水安全工程,纵横交错的输水管网,凝织起一张大水网,泉水流过山涧、趟过岩坎,走入千家万户,滴滴滋润着16.41万农民的心。

  从“无”到“有”,从“有水喝”到“喝好水”。近年来,远安县持续加大水利投入,饮水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供水机制不断规范,供水质量、供水保证率和工程管护水平明显提升,远安水利人在农村饮水安全这条道路上奋力前进,书写了一篇篇浓墨重彩的水利华章。

  全域覆盖,16.41万农村人口“饮水不愁”

  听水响,看水流,一日三餐为水愁。对于缺水的记忆,远安人记忆犹新。“都说远安临水而建,肯定不缺水,可那些年因缺水而受的苦,你们哪里能体会到呢?”回忆起以前吃水的辛酸,老村民一脸无奈。

  远安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共有河流50余条、总长774.4公里,其中沮河、漳河、黄柏河呈“川”字形贯穿全境。尽管水资源丰富,但年际变化和年内分布不均,常出现突发性暴雨和洪水,嫘祖、洋坪、旧县、花林寺等部分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不易涵水养水,干旱缺水严重。“暴雨一来洪水满溪,天晴三日无水洗衣。”村子里的老人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饮水解困拔穷根。改革开放40余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工作推进,经过饮水解困、“十一五”“十二五”持续投资,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普及率逐步提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根本转变。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原有饮水设施年久老化、无人修理,加之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致使许多农户饮用水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低下。农村饮水安全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百姓不可一日无水。对于农村老百姓来说,第一是吃,第二是喝。农村饮水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补齐短板,彻底消除农村十几万人的“水愁”?自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纳入全县中心工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在县水利局设立办公室,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不漏一村、不落一户”的工作目标和超常规举措,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

  ——至2016年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累计投入6884.2万元,基本上实现饮水安全村村通,初步解决了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至2017年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累计投入9472.4万元,基本实现了“一户一个水龙头”和贫困户“家家饮安全水”的工作目标,农村饮水安全覆盖面大幅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对“喝好水”的期盼越来越高,不仅要加速补齐饮水设施短板,也要跟上群众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近年来,围绕水源、水质两个关键因素,水利部门累计投入5878.2万元,完成了14.3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

  “遇上长时间不下雨的时候,水龙头的水就很小,做饭、洗衣很不方便。”左家坪村村民杨宏爱回忆说。

  杨大姐家的水来自附近不远的左家坪水厂,水厂就在村里老杨河旁。2018年,左家坪水厂启动全面改造升级,采用“双水源”设计,以东干渠为补充水源,大力提升水源保证率。左家坪水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是全县首批使用混凝沉淀、虹吸过滤等新型工艺的水厂之一,出水水质和水量大幅提升。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我们以工程为单位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警示牌,发布水源保护管理公告,完成了12个‘百吨千人’规模集中水厂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并配套完善防护设施、防护标志。”远安县水利局农村供水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在以‘生物慢滤+消毒’为主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模式上,我们探索实施‘混凝+虹吸过滤+消毒’城市供水建设模式,配备电解食盐、次氯酸钙及漂筒式消毒设备,采取浮筒分层取水、增加取水口过滤池等工程措施有效提升净水能力。”

  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累计投资1.22亿元,农村饮水安全覆盖保障16.41万人,建成工程2507处,工程集中供水率92%,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5%。

  2017年,远安县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对11项重要指标全部纳入检测范围,每月开展不少于24个水厂水质检测任务,不断完善从源头到龙头水质保障体系。2018年水质合格率为88.61%,2019年水质合格率达到90.03%,截至2020年11月,水质合格率达到了94.93%。

  幸福万家,脱贫路上水先行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山里人脱贫致富的基石。远安是湖北省37个贫困县之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709户24686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各地水资源涵养能力不同,加上体小量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饮水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民生大事,也是农村稳定脱贫的重要基础保障。2016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两不愁三保障”工作,高位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攻坚拔寨,全力攻克清零目标。

  “村民们吃的都是‘望天水’,水清、水浑全看老天爷安排,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待着,都出去打工了,剩下老的老、小的小,没有生产劳动力,村里产业发展不起来,大家伙儿生活条件也停滞不前。”真金村书记柴正雄无奈地说道。

  真金村是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位于远安县嫘祖镇,共有610户1814人。全村整体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属于典型山区地貌特征,该区域岩层下渗严重,地表水匮乏,特别是干旱季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缺水问题突出,落后的用水状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生产生活水平。

  水龙头一边连着民生,一边连着发展。针对真金村的饮水安全状况,水利部门在实地调研、准确摸排的基础上,尽力做到向人力财力倾斜,累计投入200余万元支持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水源连通、管网连通覆盖,加大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同时针对高山户及边缘户,运用集雨场等特殊手段,蓄水储水,解决干旱时节的群众用水问题。一步步构建了以集中供水为主,天河水窖、联户水窖等分散供水为辅的供水保障体系,切实做到精准到人、不漏一户。

  “农村饮水安全紧紧连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重要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水利部门的职责就是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远安县水利局局长许和明曾这样说道。

  住在高山上的贫困户陈兴均还清晰记得,原先要到近一里外的河沟和水塘挑水回来倒入储水的大缸里,一天来来回回要好几趟,丰水季节还好说,一遇干旱水浅不说,还浑。后来,在饮水安全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建水窖,自家院子终于通入了自来水,喝水又方便、又干净。

  饮水安全不止是脱贫攻坚任务表上的一个数字,更直接关乎群众的生产生活。陈兴均高兴地说:“用现在的水做的饭比过去的香,儿子也可以安心在外务工,不用再挂着家里的吃水问题了。”吃水的问题解决了,陈兴均开始定下心来发展自家的产业,养猪、种茶、养鱼苗,各式各样的他都尝试,家里越过越好。

  水通则人气通。水网的连通,化成源源动力,让真金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速通道。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村里的鲜活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在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帮扶下,真金村开始大力发展农产业,如今“真金绿茶”、“真金绿笋”等茶产品广为人知,养猪等其他农产业也迅速扩大,昔日的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的产业强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6000元,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快速攀升。

  不仅是真金村,2018年至2019年期间,按照“不落一人”原则,水利部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回头看”,对全县饮水突出问题逐村逐户摸排,通过座谈、走访、实地查勘等形式,对农村群众饮水现状调查摸底,细化各村各户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将“安全水”变成造福群众的“幸福水”,全县贫困户饮水安全有保障实际比例达到了100%。

  巩固提升,11.5万村民“刷卡”用上“安全水”

  长期以来,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主要由私人企业、村委会指定管水员、村委会承包、农民用水者协会或者用水户自我管理维护,各乡镇、村居地理环境、民情民意不尽相同,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明显差距,管理不科学、运行不规范,供水设施设备破损严重种种问题普遍存在。

  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水的滋润,饮水安全工程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管得好,使之长久发挥效益。为解决这一问题,远安从“源头到龙头”着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试水。

  2017年远安县抢抓时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农村供水公司化改革,将旧县镇、嫘祖镇作为公司化改革试点,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供水公司,经过1年的摸索和探索,逐步形成可供全面推行的供水工程公司化管理、水费收取等一套市场运营模式。新的供水服务体系,不仅让村民拍手称快,也盘活了乡镇供水国有资产,实现供水工程效益最大化。

  白鹤水厂位于观东村一组程家冲,兴建于2008年,设计供水规模为67.39立方米每天,主体工程主要包括取水、净化、输水、配水等。水厂的建成,成功解决了旧县镇观东、观西两个村170户1100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后来随着用水需求的增加,2014年水利部门再投资68.1万元对净化站、取水口进行扩建、扩容,新增过滤池、清水池,延伸输配水管网,供水规模达到了430.1立方米每天,比原来增加了5倍多。

  “虽然供水人口和供水范围得到了扩大,但2014年过后,由于村级管护资金没有投入、管水员不履职、乱收水费等原因,村民们常常向镇里反应水厂水质不达标、维修不及时,甚至抵制交水费。”旧县镇水管站工作人员介绍说。

  旧县镇观东村、观西村村民生活用水来源于白鹤水厂,实施公司化改革前,两个村加起来年水费收取还不到2万元,村级水费收取不规范、阻力大,群众用水没有顾忌,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这也成了当地政府的“心头病”。

  2018年,作为远安县农村供水公司化改革试点的旧县镇鑫鹿自来水公司正式成立,白鹤水厂成为该公司首批实施点。除白鹤水厂外,旧县镇其余28个供水人口2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也一同纳入了鑫鹿自来水公司管理范围,覆盖13个村5837户14222人。公司成立后,迅速对管辖范围内的供水设施和管网开展集中检查维修,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维修队伍,配备了一批供水抢修车、应急送水车、大型水泵等专业养护设备。同时为纳入公司化管理范围的农户统一配备智能水表,统一农村饮水指导水价,实行水卡计量收费,水费征收和工程运行管护成效凸显。

  “现在只要在村里看见哪里水管破了、哪里漏水了,拍个照片上传到群里,供水公司立马就会派人来修,我们用水用得安心、水费也交得放心!”在鑫鹿自来水公司服务大厅,观西村村民用水费卡“刷卡”充值时说道。

  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最广泛的见证者。根据鑫鹿自来水公司统计,仅观东、观西2个村半年时间就收取水费近8万元,平均每月水费收取率较原来增长了87%,用水量降低了50%,“收费”治理“浪费”成效明显。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供水公司规范化管理,2019年出台了《远安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明确政府监督职能及供水公司管理职责,由乡镇供水公司统一收取水费、管理运用,除维护公司基本运营外,其余收入全部再投入供水基础设施维修养护、水厂水质净化提升、供水管网建设完善,逐步形成了农村供水运行管理“良性循环”机制。

  截至目前,除鸣凤镇外6家乡镇供水公司全部组建完成,纳入公司化管理的集中供水工程涉及98个村11.5万农村人口,100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纳入公司化管护范围。已统筹资金668万元,为农户配备智能水表3万余个。由此,困扰多年的供水设施老化、停水频繁、维护不当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下一步远安还将继续扩大延伸供水公司管理范围,将20-100人集中供水工程全部纳入公司管理。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11月27日

丁芸 邓莹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保一库净水北送 护一江清水东流——湖北推进环保督察整改打造良好水生态环境
幸福河湖生态保卫战——湖北丹江口市退捕禁捕工作纪实
英雄的城市 最美的湖
丹江口市3座乡镇水厂取水设施通过长江委验收
三上纪家山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