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水利定点扶贫助力郧阳区脱贫攻坚系列稿件③补发展短板 开“造血”良方
 
分享到:
2020-08-06
 

  □本报记者 石珊珊

  在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东城分中心的货柜上,来自郧阳区的鲜拌面、红薯粉、小花菇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不少市民前来购买。

  “4月8日湖北全面解封以来,我们通过双创中心和其他线上线下平台,全力推销家乡滞销农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超过600万元。”郧商商务(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利说。身为郧阳人的他在了解到家乡农产品滞销后,积极与水利部等帮扶单位沟通联系。在大家的支持下,郧商公司组织6批次共200余吨郧阳农特产品销往京津冀地区。

  这些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寄托着郧阳百姓脱贫奔小康的殷切希望,也承载着水利人用心用情用力帮扶的拳拳之心。

  数据显示,2014—2019年6年间,郧阳区贫困发生率从35.63%下降到0.21%,累计减贫16.25万余人。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水利部定点扶贫郧阳区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在部党组统一部署下,高质高效实施“八大工程”、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助力郧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不懈努力。

  惠民生——补齐短板提供支撑

  说起周家河村的饮水史,70多岁的五组村民燕林章记忆深刻:“过去主要靠挑水,把深沟里泛出的泉水一担担挑回家去。路陡坡滑,经常有人摔倒。最怕天旱,沟里水少水浑,甚至没水,吃水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找。”周家河村地处丹江口库区腹地,但受地形山高沟深、村民居住分散等因素制约,守着好水的村民却吃不上好水。

  周家河村的困境并非个例,“水在山下流,吃水贵如油”曾是郧阳山区饮水的真实写照。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在周家河村,水利部驻村扶贫干部带领大家在沟里修了拦水坝,建立封闭式蓄水池,架起入户自来水管网。现在只要拧开水龙头,就有好水“咕咕”冒出来。

  这样的喜人变化在郧阳各地一次次上演。定点扶贫郧阳区以来,水利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结合郧阳贫困区、水源区、山区三区叠加的特点,研究落实水利行业倾斜支持项目,全力做好帮扶“水”文章。以2019年度为例,按照“省级以上水利投资位居省贫困县前列、高于全省县级平均水平20%以上”的要求,水利部、湖北省水利厅共安排郧阳区中央和省级水利资金2.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75亿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以上),重点倾斜支持9个水利扶贫项目,主要用于农村饮水、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6类水利项目。

  这些水利项目有力推进了郧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实现了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让山区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收获感。高切坡治理和岸坡工程防护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系列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水利工程的实施,加快补齐当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为郧阳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拔穷根——内引外联发展产业

  “每天至少处理1000双,我缝头,母亲翻袜。”45岁的明刚坐在家中织袜机前,一边忙着手头的活儿一边说。

  明刚一家原是柳陂镇龙韵村贫困户,每天在自己家从事袜子缝头、翻袜等后序工作,每月纯收入可增加3000多元,全家已脱贫。目前,郧阳区有19个乡镇建了袜业工厂,26个村布设了扶贫车间,700多个农户家中开设了加工作坊,带动上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其中75%为贫困户。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彻底拔掉穷根的长远之计。以袜子产业扶贫,建立袜业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尽快脱贫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水利扶贫干部陈伟畅挂职郧阳区委常委期间牵头制定的户脱贫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成效初步显现,郧阳正快速崛起为中部地区“新袜都”。

  从当初的一个“小设想”到如今的“大产业”,产业帮扶路上凝聚了无数水利扶贫人的心血和汗水。2018年至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汉江集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中水淮河公司共筹集落实产业帮扶资金370万元,用于建设香菇和袜业扶贫车间、购买相关设备、进行贫困户产业技能培训等,初步探索形成了“技能培训+扶贫工厂(车间)+贫困户就业”的产业帮扶郧阳模式。

  有了好产品只是第一步,如何打开销路,让这些好产品走出深山?

  “我们主要起一个‘搭平台’的作用。”水利部南水北调司技术经济处处长邓文峰形象比喻道,“通过‘八大工程’之一的内引外联帮扶工程,我们借助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平台,帮助协调郧阳区相关龙头企业入驻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参加北京世园会、北京第七届农业嘉年华,进驻中国名优食品推广中心,并连续三年举办郧阳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会,累计帮助销售郧阳区农产品3000多万元。”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郧阳区农特产品出现滞销。水利部高度重视,组织号召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对口协作平台、网络平台等全力支持购买滞销农产品,想方设法破解制约产业发展难题。

  谋长远——倾力“扶智”注重“造血”

  “我能走到今天,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所以更希望自己学成后能回到家乡,利用专业所长,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去年10月14日,水利部第二批水利人才“订单班”在湖北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开班,来自水利工程系的学生刘美娜动情地说了这番话。她的想法也代表了其他39名订单班同学的心声。

  “订单班”的生源来自郧阳区2019年高中应届贫困毕业生,学生只需承担一年学费,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与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各承担一年学费,减轻学生们的家庭负担。毕业后,学生们将被择优录取到郧阳区水利和湖泊系统工作。

  “‘订单班’是水利部对郧阳区新时代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的倾力支持,是水利部对郧阳区定点帮扶在‘输血’与‘造血’双方面的结合。”水利部挂职干部、郧阳区委常委朱东恺的一番话,道出了水利部重点实施技能培训、勤工俭学等系列人才培育工程的真谛——“扶贫”更要“扶智”,“输血”更要“造血”。

  今年7月,刘美娜还参加了水利部组织的贫困学生勤工俭学项目。学生们通过暑期实践参与脱贫攻坚,既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也能切实感受到家乡脱贫致富的变化,激发拼搏奋斗的动力。

  投入帮扶资金79万元,组织开展贫困户培训39期,共培训819人;安排帮扶资金30万元,组织100名在校大中专贫困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对360名村支部书记进行水利业务培训,培训各级河湖长和河湖长制工作人员570名,分两批培训水利专业技术人员100名……扶知识,扶技术,扶思想,仅2019年度,水利部就组织开展了2000人次以上的各类人才培育类项目。

  在定点帮扶过程中,水利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贫困户产业帮扶、贫困户技能培训、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贫困村党建促脱贫帮扶等“八大工程”精准发力,切实提升人力资本,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郧阳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补发展短板 ,开“造血”良方,水利“八大工程”为郧阳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并将源源不断释放红利。如今,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水利人将继续凝心聚力,担当作为,用笃行实干全力答好郧阳“脱贫答卷”。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8月6日

石珊珊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湖北省副省长赵海山强调: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标志性战役
从“生命水”到“幸福水”
保一库净水北送 护一江清水东流——湖北推进环保督察整改打造良好水生态环境
幸福河湖生态保卫战——湖北丹江口市退捕禁捕工作纪实
英雄的城市 最美的湖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