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水利定点扶贫助力郧阳区脱贫攻坚系列稿件②跑赢“接力赛” 解悟报民心
 
分享到:
2020-08-05

  □本报记者 陈晓磊

  “一棒接着一棒跑,每一棒都努力为下一棒跑出一个好成绩”,这是6位扶贫干部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一场脱贫攻坚“接力赛”。

  郧阳区,曾是一个集老、山、边、贫、库于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役中,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水利部先后派出6位干部赴郧阳区挂职扶贫,与63万郧阳人民并肩作战,向贫困发起最后的冲锋。

  8年来,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接力赛”中,6位扶贫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一任接着一任干,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截至2019年年底,郧阳区累计减贫4.8万户16.2万人,出列贫困村85个,贫困发生率由35.63%降至0.21%。2020年4月21日,湖北省政府批准郧阳区退出贫困县。

  摆脱贫困、全面小康,郧阳人民为之奋斗的梦想即将实现。

  咬定目标,发力!

  “一定要利用好这次扶贫机会,沉下身子深入农村和群众,尽力为他们做点事,帮助他们逐步走出贫困。”这是肖军扶贫日记里的一句话。

  2本20万字的扶贫日记,详细记录着他每天的帮扶工作进展与感悟收获。

  2014年,作为第一位赴郧阳挂任郧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县改区后任区委常委、副区长)的扶贫干部,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政策及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肖军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

  这一年,他上山下乡、走村入户,现场办公、协调对接,奔忙在郧阳的乡间土路、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工程现场,帮助贫困村解决现实困难和发展问题,促进郧阳区与北京市东城区对口协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跑好脱贫攻坚“接力赛”的第一棒。这一年,他协调引进惠农项目,争取到各类扶贫资金3800多万元,带动帮助1.8万人实现脱贫。

  2015年,原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总调中心副主任韩黎明到郧阳区挂职副区长,接棒肖军,推进当地精准扶贫工作。同时,韩黎明定期去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定点扶贫重点村周家河村,与驻村第一书记合力统筹国家、省、市、区各方资源,共同努力争取项目,推动解决周家河村实际问题。

  在周家河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正是与韩黎明几乎同时来到郧阳开展扶贫工作的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征地移民司征地拆迁处处长曹纪文。

  群山掩映中的周家河村,云雾缭绕,流水潺潺。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孝德文化广场休闲健身;村卫生所设施齐全,村民小病不出村;贫困群众搬进了白墙青瓦、整齐划一的集中安置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出入村庄道路交通便捷,对外通信联系畅通无阻……这个山大沟深、土地贫瘠、闭塞落后的村庄如今已彻底换了模样。

  时针拨回2015年,曹纪文初到周家河村,被当地的贫困状况深深震撼,几度落泪。这个从京城来的“村官”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周家河村走出贫困,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向小康生活!

  三年驻村扶贫,曹纪文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对接相关单位,跑办有关部门,反复“游说”,多方“智取”,争取项目支持,加强周家河村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带领贫困户赴河南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引进莲藕新品种“鄂莲五号”在周家河村免费推广种植,弄回高附加值农产品胭脂米秧苗试验种植,联系林业局在村里广种樱桃、柿子、核桃等果树10多万株……

  不怕碰壁、不辞劳苦、不改初心,在曹纪文的大力帮扶下,周家河村逐渐发展起香菇、水果、茶叶、莲藕等特色产业,打造出长寿村品牌,带动乡村发展养生旅游。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2016年12月,周家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100元,增幅高于全省同期水平,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目标,昂首阔步走向脱贫致富路。

  如今,曹纪文曾经推广种植的“鄂莲五号”已在周家河村的30多亩大小藕塘里扎根。冬天,这些丰收的莲藕,将通过已拓宽至5.5米的通村公路运输出去。

  驰而不息,加速!

  上海东北亚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郧阳区“香菇小镇”总投资达11亿元。眼下,亚新针织产业扶贫项目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的厂房、1万平方米的食堂及职工宿舍,已全部竣工,袜业扶贫车间设计安装织袜机2000台。

  建立袜业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尽快脱贫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经财司陈伟畅挂职郧阳区委常委期间牵头制定的户脱贫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成效开始显现。

  2016年,陈伟畅接棒韩黎明,来到郧阳开展扶贫工作。“群众习惯于传统农业,但农业风险大,投入多,收益不高,往往不能快速脱贫致富。”陈伟畅说,高附加值产业是脱贫的关键。

  如何让郧阳区的贫困群众增收?原籍为素称“国际袜都”——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的陈伟畅了解到,大唐镇近年来用工缺口和土地紧张成为制约袜企发展的主要因素,众多袜企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但产能往哪儿转?一批袜企为此发愁。

  何不将家乡的袜子产业引进郧阳,在乡镇建设袜业扶贫车间?陈伟畅认为,郧阳有区位优势,又有政策和劳动力的优势,机遇千载难逢。

  2017年春节前后,陈伟畅连续三次带着团队到浙江大唐镇考察,洽谈招商引资事宜。郧阳区成立陈伟畅任副指挥长的袜业扶贫指挥领导小组,出台支持袜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吸引各地众多袜企前来签约。

  截至目前,郧阳区先后从上海、浙江等地引进19家袜业企业,在柳陂镇建起袜业扶贫产业园区,在18个乡镇建成袜业扶贫车间,全区配置袜机7500台,每年生产各种出口棉袜10亿余双,产值达20亿元,带动1.5万名青年农民在家门口务工创业。

  决战决胜,冲刺!

  2018年9月,水利部监督司干部韩小虎奔赴郧阳区南化塘镇最边远的深度贫困村罗堰村担任第一书记,挑起“啃下硬骨头”的重任。

  出发前,韩小虎得到了“特殊关照”——监督司副司长曹纪文面授精准扶贫工作“真经”。有了“老师”的倾囊相授,韩小虎迅疾奔赴火热的脱贫攻坚一线。

  罗堰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7%,贫困一度如同延绵的大山,世代横亘在村民面前。村里1000多人外出的唯一通道是一条25公里长、3.5米宽,一侧深渊、一侧悬崖的“天路”。

  交通不便是罗堰村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韩小虎扭住不放,多方协调争取,2019年6月,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道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群众看到施工机械开山筑路,激动地拍着手说:“没想到罗堰的‘天路’也能变成幸福路、致富路!”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脱贫”是韩小虎现在的工作状态。罗堰村刚于2019年实现脱贫出列目标,就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考验。

  年初以来,从疫情防控时“群众下单、党员干部跑腿”,到“点对点”组织恢复农业生产、输送贫困户劳动力到工厂务工、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收入,再到为种植户、养殖户跑办对接各个电商销售平台多方“带货”,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等,韩小虎忙得不可开交。可喜的是,在水利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通过消费扶贫、电商销售,2020年已实现销售额逾80万元。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弦。2019年年初,水利部移民司移民安置处处长朱东恺主动请缨,到郧阳挂职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跑脱贫攻坚最后一棒。

  接过这一棒,拿稳、跑好、冲刺!

  深度对接水利部定点扶贫“八大工程”,谋划推进神定河治理,战斗在抗洪救灾一线,走遍全区20个乡镇场,暗访80多个贫困村,持续督导、暗访、检查、调度……

  争取防汛、移民、帮扶资金等60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产业帮扶资金370万元;帮扶2000多贫困户依托袜业、香菇等产业就业增收;直接培训1000多名贫困户,组织200名贫困学生勤工俭学,“订单式”培养40名贫困家庭毕业生,培训技术人员、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2000多人;多方搭建平台实现消费扶贫3000多万元……

  朱东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帮扶水利特色和能力提升,助力郧阳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新湖北人”,他全力以赴投入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疫后重振三大战役:抗疫物资最紧张的时候,与东城区挂职干部联动,争取防疫物资资金300多万元;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协调推进袜业出口转内销,跟进协调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等部门支持郧阳区疫后重大项目申报……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8年来,一任任水利扶贫干部驰而不息、连续帮扶,一批批水利项目、产业帮扶项目落地生根,一件件富民、惠民实事相继落实,一个个村庄告别贫困走向富裕,实现脱贫摘帽的郧阳大地有了更多水利记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迎接郧阳63万人民的,将是更加灿烂美好的新生活!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8月5日

陈晓磊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水利定点扶贫助力郧阳区脱贫攻坚系列稿件①南送清波水 北还幸福花
腾出手来当“裁判”——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创新河湖管护新模式
湖北丹江口市抗旱服务队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演练
湖北重点加强堤防巡查值守和险情处置
湖北襄阳:樊城区集中整治大李沟“黑臭水体”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