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后的金水河江夏区水务和湖泊局供图
□本报通讯员 鄢小芳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境内36条市级以上河流纵横交织,22个大小湖泊总面积36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湖泊总面积的45%。
三年前,江夏区境内水系因畜禽养殖、网箱养鱼,部分湖泊水质成了Ⅴ类,甚至局部区域劣Ⅴ类。如何“转职能、建机制”,实现山青水绿新发展?江夏区坚持系统治理,创新引入第三方机制,腾出手来当“裁判”,以区域治理新模式推动河湖管护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扛责上肩 守好一湖碧水
想起过去沿梁子湖1000米范围内有14家中小规模水产和生猪养殖场,梁子湖村级湖长袁新建脱口而出道:“真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就在几年前,湖岸治理还是个老大难问题。
如何力保一湖碧水?江夏区明确河湖治理是系统性工程,需上下游同治、水岸共治,真正实现湖泊面貌改观。2017年以来,当地创新管护制度,水务、环保、农业、城管等部门和各街道联动,形成合力投入河湖治理中。2019年7月,江夏区打响梁子湖水质保卫战,清除畜禽栏舍面积10.2万平方米,年退养生猪12万头,湖泊、河流1000米范围内养殖场全面关停。与此同时,完成全区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划定,共退渔697户4.9万余亩,全面斩断岸上的污染源。
今年年初,江夏区乌龙泉、山坡、湖泗、舒安等集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周边污水全面截流至厂内。区环保部门严控周边农业项目环保测评,不达标一律不允许投产。
服务改革 引入第三方治理
年初以来,江夏区在武汉率先推出购买第三方服务,系统维护管理全区河湖、小微水体。引入第三方管护,政府并不是当“甩手掌柜”。区湖泊管护中心严格按照百分制考核进行“清单管理”,将河湖管护责任细化到项目、明确到具体时间节点,层层传导压力,严格奖惩兑现。
“今年争取评个优秀!”“河湖私人管家”第一标段竞标成功的武汉江河臻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国华说,“同期三个标段竞标,我们与其他标段比着干,共同管好河湖。政府考核我,我考管护员,各负各的责。”
创新引入第三方机制,江夏区湖泊管护全部纳入市场化运作,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由名入实 腾出手来当“裁判”
“斧头湖,湖底有少量水草,湖面漂浮一些杂物,岸边有抛洒生活垃圾……”打开江夏区湖泊管护中心6月份统计表,每个河湖都有检查项目明细和分值。2019年,江夏区成立区河湖管护中心,对第三方河湖管护工作购买服务单位实施量化考评。“我们通过月通报、季考核的方式强化考评效果,并纳入绩效目标考核管理,同时将河湖管护业绩作为各级河湖长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湖泊管护中心负责人说。
江夏区还采用无人机飞检、遥感影像对比等技术,持续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同时设立24小时湖泊保护举报电话,每月聘请第三方机构对辖区内河湖组织一次飞检,压实巡、查、惩三级责任链条,确保河湖管护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幸福河湖 带动村民奔小康
走进安山湿地,湖泊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芦苇水草密布。湖底,小虾小鱼活蹦乱跳;湖边,村民摇着草帽歇息乘凉。
“每到周末,来安山湿地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现在我们不到湖里捕鱼了,有的上岸开酒店,有的从事生态养殖。”安山街道村民李拥军说,“湖美了,钱袋子鼓了。”闲暇之余,他还加入了河湖保护志愿者的行列。
位于江夏南端的鲁湖,天鹅水中觅食嬉戏的画面是这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去年樱花盛开期间,游客慕名前来,沿湖乡村农家乐每日爆满,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近万元。”江夏区水务和湖泊局局长罗贤圣说。
2020年据环保部门对全区湖泊水质的检测,汤逊湖部分区域水质提升为Ⅲ级。鹭鸣声声中,江夏区22个湖泊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全区湖泊水质比2019年提升了一个等级。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