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10日讯(特约记者 李广彦 通讯员 曹婷)4月4日,湖北卫视《湖北新闻》节目在《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实践百例》专栏中,以《水权改革:找准责任人,告别“大锅水”》为题,报道了宜都市作为全国水权改革试点的唯一县级市,通过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集体水权制度,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助力乡村振兴,并配发评论《抓准“痛点”是制度创新的关键》。此前《湖北日报》以《“改”出来的“山间水乡”》对此给予报道。4月7日晚,宜昌三峡电视台《宜昌新闻》栏目头条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水权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水权制度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市场手段,是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重要激励机制,2014年7月,宜都市被列为全国7个水权改革试点。在上级指导下,宜都市对全市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的堰塘水权确权到村,对条件成熟的村水权确权到户,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水权的流转和交易,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果,让水成为人人保护的资源。
宜都市水利局副局长张祥艳介绍:《宜都市水权改革登记办法》对堰塘的使用权和灌溉用水权进行确权,确定了8000多个堰塘的受益户和管理人,明确了管理人和受益户间的责任和收益归属,“责任和收益归属明了,堰塘管理也就有保障了。”堰塘管理好了,有了水源保障,管理人就有收益,就愿意拿出资金维修,让堰塘管护与治理进入良性循环。
为了更好地利用农村堰塘水资源。去年7月,宜都市出台《宜都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面实施人放天养。目前又探索堰塘和土地打包流转,建立合作社,对土地、堰塘综合利用,打造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