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渠笔直平整、支渠流水潺潺、斗渠交错布置,在条条渠道的分割下,远远望去,整齐划一的稻田呈现出另类几何美感。在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水库三干渠灌区,这些大大小小渠道承担的任务并不轻:它们一头连着水源地,另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心田。
去年3月,荆门市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三干渠灌区成为全市和沙洋县的两级试点,截至去年年底,灌区内由陈池、洪庙、仓库3个农民用水者协会管辖的区域已经基本完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按照既定任务,京山县刘畈、钟祥市石门、东宝区仙居河等第一批次水库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正逐步推进。
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荆门促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助推器”。三干渠的源头——漳河水库,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功能的大型水库,是全国9个200万亩以上大型水库灌区之一,灌溉渠系共有总干渠1条,干渠5条。水库控制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面积2212平方公里,水域宽阔,湖光山色,是闻名遐迩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三干渠是漳河水库最大的干渠,全长75.72公里,设计流量83立方米/秒,灌溉掇刀区、沙洋县、钟祥市的401个村135万亩农田,是荆门城南百余万亩农田灌溉的主动脉。自1962年投入运行50多年来,平均年供水量超过1.6亿立方米。三干渠结合灌区89座中小型水库和泵站、塘堰、港坝、河流大中小蓄引提等各种水利设施的联合调度运用,让过去的十年九旱之地变成了如今的“荆楚粮仓”。
从2008年开始,三干渠灌区实施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现已完成投资3.58亿元,共完成渠道衬砌171千米,配套建筑物934座。剩余1.77亿元投资将在2018年底全部完成,其中,2017年已下达投资计划9000万元。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与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从去年开始,中央、省、市三级共下达投资1.05亿元,加快建设灌区骨干工程、末级渠系配套工程等,加强干支渠道防渗衬砌、涵闸维修、泵站更新改造,共疏挖衬砌渠道22.368公里,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而解。经过整治后的渠道渗漏减少,过流能力增强,灌溉时间大大缩短。
过去,从三干渠进口开闸后到雷集节制闸,整个过程需要15个小时,如今6个小时就能到达,流速提高了近3倍,渠系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55。“没想到水来得这么快。”回想起5月份三干渠放水情形,五里铺镇刘集村8组的许伦贵仍然很兴奋。按照许伦贵的经验,往年从上报用水到田边,起码得3天。今年只花了半个小时,水就到了他家田头。
三干渠管理处党委书记胡天清介绍,今年的灌区项目完成后,三干渠楝树店段以上44公里干渠就由季节性供水变为常年蓄水。届时,三干渠就拥有了长达50公里的生态水道,可实现100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农业供水保障增至100万亩。
前几年的五年连旱,让荆门人意识到,仅靠单一水源——漳河已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荆门市水务局科学布局,在汉江以东规划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荆门片)、汉东引水、屈家岭汉江引水和天门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在汉江以西规划了汉西水系连通及城市备用水源等项目。2015年10月,汉江以西水系连通及城市备用水源工程正式开工,拉开了荆门人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的序幕。
沙洋县首创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使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与土地按户连片耕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紧密相连。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组织农户之间调整、流转耕地。通过土地集约、连片经营,解决因土地碎片化导致的灌溉效率不高、灌溉秩序混乱、水资源浪费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
紧盯“建得好、管得住、长受益”工作目标,荆门市完成了42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完善了乡镇水务管理服务体系,组建了市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划定了市、县分级管理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同时,将工程管护落实情况纳入乡镇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小农水项目地安排、资金度拨付的重要依据。去年,洪庙、陈池、仓库支渠等9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完成了换届选举,落实了办公地点,配备了办公设施。三干渠灌区29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也有序完成了法人变更、登记发证等工作。
明确村委会与用水者协会的主辅共存关系。农民用水者协会会长由专职人员担任,副会长和秘书长则尽量吸收村干部和信息员担任,将协会的事变为村委会的事。会长按村委会副职标准落实,非信息员的副会长和秘书长按信息员标准落实。由村委会统筹协调用水者协会工作力量,统一推进全村各项事务性工作,用水者协会必须服从领导、积极配合。
早在2013年,荆门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就通过水利部验收,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这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累了经验。荆门市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分解到各地实施,46个湖泊被纳入全省湖泊保护名录,水库禁止投肥养殖明确了“时间表”。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项目投入试运行,建成节水示范企业6家,完成了漳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标志牌设置工作。
今年5月份,荆门市委、市政府公布荆门市市级河湖长名单。荆门市委书记任全市第一总河湖长,荆门市市长任全市总河湖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全市副总河湖长。全市四套班子的19名领导分别担任跨县市区的22条河流、跨市州的1个湖泊、省管2座水库和漳河水库4条干渠的河湖长,构建起了“一名市级领导牵头抓总,一至两个市直部门包联,所在区域河湖长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给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带来了明显改观,水利基础设施也给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腾出了更多发展空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正引领着荆门水利事业发展迈向新征程。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