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湖北:奔波只为造福祉

2014-12-16


  中国水利网站12月16日讯 (记者 张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事关鄂北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尤其是襄阳市的水资源短缺矛盾,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鲜为人知的是,为了鄂北调水后期顺利施工,测量勘探人员需要付出大量的辛苦,他们要在野外风餐露宿,进行大量数据采集和测量工作,一年半载无法回家是常有的事。

  12月12日至13日,记者来到位于老河口袁冲和孟楼镇,近距离了解了奔波在鄂北大地的勘探测量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在老河口市袁冲镇纪洪村,波浪起伏的岗地麦田里,一座七八米高的钻塔高耸,钻塔下垫着厚厚的方木,高高的钻探机械在不知疲倦地转动,钻探人员不时拉出钻头,取出土芯,一旁的地质工程师,拿起工具仔细勘察,记下数据。

  “鄂北岗地土质属膨胀土,进行地质勘察,签定土的性质及通过取样试验得到设计用的土的密度、抗剪强度、压缩系数等指标。为鄂北调水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水利设计院彭义锋工程师一边指土一边说:“每台钻机每天要钻土层30米右,岩石20米左右。”

  说到这里,他总结说:“勘探工作特别辛苦,勘探外业工作既要经受夏天酷暑的煎熬,还要经受冬天严寒的考验,日晒雨淋、风寒霜冻。现场工作人员有时需要在野外住简易工棚,吃泡面或干粮。前期勘察期间很多勘探点无交通道路,野外作业时也只能靠走。一不小心还会迷路,重达3吨的勘探设备只能采用肩挑背扛的原始方式进行搬运。”

  13日清晨,在老河口孟楼测量工作现场,这里进行的是鄂北调水线路水准测量,测量人员正在对一定范围内施工控制网进行详细测量和记录。在村庄的马路中央,测量人员熟练地架设好数字水准仪,在判断好位置后,稍稍用脚一撑,位置就对准了,前后不过一分钟的时间。另一个测量员在相差40多米的地方坚起条码水准尺,两样关键设备就位后,不能随意走动。

  测量是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用来确定鄂北调水线路的轴向和高程的基准,为施工提供保障。测量时一定要精确,1公里误差不能超过4毫米,要求测量人员聚精会神,一站一站传递精测下去。后来记者了解到,测量精准与PCCP管的对接有密切关系,否则就会出现渗漏,全线工程建设将会付出惨重代价。

  当时记者正处在麦田中间,寒冷的北风呼啸过来,夹着沙石打在脸上感觉阵阵生疼。而这些测量员的脸看起来黝黑,充满沧桑之感。在旁的测量员笑着说,我们就是这要样过来的。

  “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是不用说的;居无定所,住小旅馆、老乡家,是家常便饭;吃干粮、啃方便面,甚至饿肚子,饥一顿饱一顿是寻常事。不管刮风下雨,第二天照常出发……不爱这一行,没有吃苦精神,还真干不了!”带队的湖北水利设计院砥国辉工程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

  不管是测量还是勘探,他们一年工作长达300天,几个月才回家一次,有时连过年也无法和家人团聚,对天伦之乐的渴求,他们比任何人都要强烈。吃饭时,一位测量员的话让记者记忆深刻:“测量工期紧,明年儿子高考都管不了啦!”

  不能被人们理解是他们的无奈。出于工作需要,他们有时会打扰到人们的生活。砥工说,有一次在一个村庄麦田测量的时候,被人误认为非法,要上级开证明还要赔偿,否则不准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2月16日

张强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谷城县74座小型水库有了“智能千里眼”
湖北省水利厅“水利专家县乡行”知识讲座开讲
崔为权的水利报情怀
当阳市多部门联手保护“大水缸”共饮“放心水”
鄂北“旱包子”即将成历史
汉川市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汉川市3.12亿元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湖北省富水水库管理局大力推进道德建设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