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9月24日讯 (通讯员 李广彦)金秋时节,湖北省宜都市农民忙着播种马铃薯,在田间指导的乡村干部们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为农村发展多种经济创造了好条件。
小水利,大贡献,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宜都地处长江与清江的交汇处,地貌特征“七山一水二分田”,除有限的江河堤防和大中型水库外,一般都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据了解,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从移栽到成熟灌浆,对水源有着较高的要求,田间地头需要小水利来保障。该市在过去农田水利建设中,受资金困扰,往往是“抓大放小”,或者重水田轻旱田,重灌区轻山区,使部分旱田因为水源保障不够而低产甚至因旱绝收。近年来,该市根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际,重点发展山区小水利,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今年全市完成小型水利工程606处,整治堰塘400多口,新建小水池100多处,修建末级渠道100多条200多公里,为农业种植多种经济作物提供必要的水源保障。
自然地理地貌,往往是决定水利建设方式的客观条件。人在山上住,世代为水愁,基本是三年一大旱,小旱年年有,这就决定小型蓄水工程的必要性。近年来,宜都市以小农水、民办公助等项目为依托,开展以旱地集雨灌溉为重点的小水窖、小水池等蓄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按照“宜引则引、宜集则集、宜提则提”的原则,在山坡岗地修建旱地水窑,利用岩面、屋面和路面,拦天上之水,截地表之水,将雨水汇集引入田间抗旱水池,蓄留水源。几年间,累计修建水窖2300多个,整治堰塘156口、建设抗旱水池800多个,蓄水总量20万立方米,解决了近万亩旱地抗旱需水,基本实现了旱地灌溉水窖化。在小水利的帮助下,潘家湾土家族乡不仅高山蔬菜和新鲜瓜果喜获丰收,还大力发展茶叶、百合等经济作物,农民增加了收入。松木坪镇徐家湾村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后,项目区内粮食、油料、蔬菜、茶叶等普遍增产增收,今年大旱没受灾。
跑水、跑肥、跑田,是影响山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宜都市雨水丰沛,年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左右,降雨时段和降雨量分布不均,如果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反而还会冲蚀农田,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形成山洪灾害。近年来,宜都市先后对12条山区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进行分期治理,一方面整修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内的小堰塘、小沟渠;一方面修建小型拦水坝工程,削减山洪、拦沙蓄水,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水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枝城镇在九道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逐级修建小拦水坝,把水留住,保证抗旱灌溉需要,农民在此种植冬枣致富。新桥河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配套建设蓄水池、沉沙池、沼气池等附属设施,年拦蓄地表径流量22.2万立方米,相当修建一座小二型水库。
由此可见,小农水建设应该做足“小”文章,只有通过小水利项目,来不断补充完善现有水利设施,集腋成裘,积小战而获大利,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