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利网站2月21日讯(通讯员 易正权 周宝书)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柏家坪村四组村民胡良生,站在龙潭沟拦河坝上高兴地告诉笔者:“我们18户60余人吃的就是经过生物漫滤后,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标准的水。”
针对山区地形复杂,42%的人口饮水水质不达标等实际,市水利和水电局,充分利用山沟溪水、水库水、堰塘水或雨水集蓄等自流水,当水缓慢流过50厘米厚的细砂层时,表面吸附和截留的水中有机物、矿物质和微生物,在太阳照射下形成一层生物粘膜,通过物理吸附、截流作用和微生物捕食、被捕食及生物化学作用,将水体中的各项指标控制在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内,即:“生物漫滤供水工程”。
“国标水”,不用机械动力、不用化学药剂和不需要专人管理的“三不”模式,分集中式生物漫滤和单户生物漫滤供水两种方式,与传统净水工艺相比可节约建设成本60%以上,节约运行管理成本 80%以上。自2007年来,在该市的夷陵和五峰等9个县(市、区)得到广泛应用。截至目前,已建成集中式生物漫滤供水工程197处,分散单户生物漫滤供水工程347处10万余人吃上了卫生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