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湖北水文:做水资源管理“技术权威人”

2012-10-18

  进入湖北省水资源水环境监测襄阳分中心的办公区,跃入眼帘的是粉饰一新的白墙,整齐陈列的化学瓶,丰富多样的仪器……“监测中心在今年4月份重新改造完成,目前中心使用面积扩大了,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员也得到了扩充。”湖北省襄阳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局长李华书说道。

  自2011年12月,水利部印发《关于拟将山西省、湖北省、甘肃省列为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的通知》以来,湖北省加紧制定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并加大对各地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投入,襄阳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中心就成为了其中一个“先行者”。

  推进环境建设 提高监控能力

  襄阳市水环境监测中心经过升级改造之后,实验室面积达到了550平方米,拥有荧光光谱仪、超纯水制水仪、BOD测定仪等检测仪器设备20多套,为襄阳的水环境监测提供了很好的硬件设施。

  “设备的升级改造使我们水环境监测相关数据准确度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监测中心技术主管朱耀祖介绍说。

  2012年8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湖北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在制度上对督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快实施起到了规范作用。湖北省水文局也加快了相关工作步伐,以更好地为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全省重要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地、大型取排水口和省、市、县边界水质监测工作的需要,湖北省水文局加快推进武汉、宜昌、襄阳、十堰、黄冈等地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升级改造和荆门、随州水环境监测中心的新建,重点装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监测分析设备,使全省年水质分析处理能力由2400个水样增加到12000个水样,确保湖北省纳污总量控制制度、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和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度的有效实施。

  为了更好地加强湖北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工程建设,2012年到2014年湖北省水文局计划投资23919万元,新建水量检测站29处,新建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15处、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1563处,配备10个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分析设备和18个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通过对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升级改造和对监控能力工程的建设,不断提升湖北省水文的监测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三条红线’管理。”湖北省水文局副总工程师朱志龙说道。

  完善评价体系服务“三条红线”

  朱志龙告诉记者,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围绕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行“三条红线”考核。湖北省作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省份之一,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建立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完成“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如何排污总量”的总体目标。省水文局在此背景下将是全省“三条红线”考核的“水量与水质信息监控者”、“技术权威人”、“考核参与者”。

  到2015年,湖北全省用水总量将严格控制在315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35%,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8%以上,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上。

  据朱志龙介绍,目前湖北省水文局为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已经完成了全省水量控制断面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了中央水资源费专项“湖北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及重点超采区治理”,同时地下水监测站也在不断建设中;为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于2011年完成了典型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的调查研究,同时开展全省水平衡测试工作;为建立水功能区纳污控制制度,编制了“湖北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实施方案”,加强了水环境监测中心和分中心建设,建立完善水功能区监测体系,加强了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建立水源地安全评价体系。

  限制纳污红线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更是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的重要保障。湖北省在限制纳污红线方面加大实施力度,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要求各级政府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最终按照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优先控制出境水质、保护区和保留区水质不低于现状的原则,到2012年,使湖北省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72%以上,饮用水水源区达标率不低于95%。

  建立监测体系 做好应急服务

  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是新形势下水利系统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全面提高湖北省水质应急监测能力的需求。2011年,湖北省水利系统首台水质应急监测车正式“上岗”,为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增添了新的利器。这也是湖北省水文局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湖北省水质应急监测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2011年,湖北省水文部门先后参与了十堰房县、武汉东湖、沮漳河、香溪河等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为积极有效应对突发性水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撑。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水文局将力争形成以监测评价、预测预报、分析研究、应急响应、信息发布为重点的水文服务体系,更好为各级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有效处置突发公共水事件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水文系统水资源工作,是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文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三条红线”管理的技术支撑。做好水文系统水资源工作,就是对现代水文,对整个社会的最好服务。

  本报记者  樊弋滋

        
樊弋滋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