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0月19日讯(通讯员 孙又欣)10月18日下午,湖北省抗御汉江今年秋季大洪水新闻发布会在洪山礼堂举行,本次发布会为列入省委、省政府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一。发布会上,省防办专职副主任胡正选、副总工江炎生等分别作了主题情况通报和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湖北省防办介绍了9月5日至9月27日汉江上游发生的1983年以后最大秋季洪水的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峰高量大史所稀遇。9月5日至7日、10日至16日、16日至20日汉江上游降雨强度递次加大,21天内累计产流146.2亿立方米,为历史同期均值三倍,其中14日至21日最大七天洪量92亿立方米,超过秋季20年一遇洪水标准4000万立方米,为建国后仅次于1960年、1975年、1983年秋季大洪水的第四大洪水;丹江口入库最大洪峰流量2.7万立方米每秒,接近秋季20年一遇。二是水位攀升汛情紧急。丹江口水库从9月8日开始持续在汛限水位以上运行,受调蓄能力限制,被迫累计泄洪118.5亿立方米。汉江皇庄以下河段分别从9月17日、9月18日突破设防水位4(皇庄站)至9天(汉川站)、警戒水位4(沙洋站)至6天(汉川站),其中仙桃站21日最高水位36.23米,超保证0.03米,距历史最高仅差0.01米,在汉江过洪期间,长江水位低,汉江下游汉川站与汉口站水位相差11.27米,落差之大、流速之急史所仅见,使防洪形势更为严峻。三是险情多发风险高危。由于汉江中下游堤防尚未实施全面整治,标准低、基础差、在高洪水位压力下,极易出险,增加了防秋汛风险,在本轮秋汛中,汉江中下游在高水位的三天左右时间内,累计发生险情61处,还有沿江百余座涵闸存在风险隐患。险情多发、隐患多点,构成了本轮防秋汛的高危风险。
胡正选对战胜今年秋季大洪水的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在抗御汉江秋季大洪水中,省委、省政府严密组织指挥,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将科学应对贯穿始终,适时研判分析,果断决策,主要领导坐镇指挥、深入一线指导;省防指时刻关注上游雨情汛情,加密会商频次,全程跟踪洪峰走势,科学研判防洪形势,加强应急管理,及时作出严密布防安排,及时提出运用丹江口水库科学控泄的建议,及时启动汉江防汛应急响应,及时启用杜家台洪道分流减缓汉江防洪压力;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等防指成员单位全力支持抗洪抢险。汉江沿线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巡查,军民联防、警民联防,昼夜布防巡查,科学判险除险61处,及时组织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5.2万人,其中杜家台分洪道7610人,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实现了未溃一堤、未垮一坝、未损一闸站的防洪目标,确保了沿线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以小损失赢得大安全,回顾这场抗洪斗争的胜利,有六条主要经验。
第一,准确预警,为战胜洪水提供了前提条件。5月11日,尽管正值跨季大旱当头之际,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仍然通报了省水文部门的研究成果:汉江在81年内,有11次连续发生较大洪水,要警惕汉江再次发生“姊妹型”大洪水。省委书记、省防指政委李鸿忠,省长、省防指指挥长王国生和副省长、省防指常务副指挥长赵斌反复强调,对于“姊妹型”洪水决不能掉以轻心。要以不变的工作力度应对今年的水旱形势。这个中长期的准确预警,为防御汉江秋季大洪水敲响了警钟。9月上旬省气象局及时发布了重要天气预警,提出要谨防汉江上游秋汛。在多轮降雨前,气象部门共计发布预警3次、雨情快报10次、暴雨预警9次;省水文局认真测算落地雨量、分析丹江口水库入库、泄洪流量和中下游河道水位,及时发布超设防、超警戒、超保证水位预警11次。及时准确的气象、水文预警,为主动防控,赢得了先机。
第二,强化领导,为战胜洪水提供了组织保证。省委、省政府领导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赵斌全程关注汉江秋汛,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多次亲临一线部署指挥,要求主动防范、科学应对、确保安全。9月16日,当汉江秋汛趋紧时,省委、省政府在汉川市紧急召开防御汉江秋汛现场会,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要求汉江沿线各地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把迎战汉江秋汛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汉江安全度汛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9月19日凌晨,随着汉江中下游水位攀升,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发布命令,要求沿线干部群众立即进入实战状态。9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省委、省政府领导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李春明、赵斌连夜研判汉江水情、工情,果断作出实施杜家台闸分流的决策,成为化解仙桃站水位超历史最高的高危风险,乃至扭转中下游严峻防洪形势的关键节点。在防御汉江秋季大洪水的各个阶段,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领导的指示,省政府办公厅、省防汛部门多次下发紧急通知、通报,具体安排强化防汛责任、强化布防巡查、强化避险保安、强化监测预警、强化应急管理等工作。环环相扣的部署指挥,为科学应对汉江洪水提供了强大的组织领导保证。
第三,精心研判,为战胜洪水提供了科学依据。省气象、水文等防汛耳目部门坚持全程跟踪雨情汛情,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搞好预判分析。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省防指统筹各方资源,及时组织应急会商27次,精心研判雨情水势,为长江防总适时加大丹江口水库泄洪量,腾容迎汛,调洪削峰,提供了参考依据。科学研判分析汉江中下游涨水态势、洪峰走势,当预判汉江中下游将出现超设防、超警戒、超保证水位时,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领导分别于9月16日、18日、20日批准启动防汛四级、三级、二级应急响应。汉江沿线的襄阳、荆门、孝感、天门、潜江、仙桃、荆州、武汉等市,也根据汛情启动了防汛应急响应。上下联动的应急响应,保证了递次加大应急响应力度、应急值守力度、应急防守力度,保证应对汉江秋汛的有力有序有效。
第四,及时分流,为战胜洪水提供了关键举措。汉江河道上宽下窄,呈漏斗状,皇庄至泽口河宽2500至600米、泽口至仙桃600至300米、仙桃以下200米,递次缩窄、过流能力递次降低。14日至20日丹江水库泄洪流量维持1.1万立方米每秒以上,加上丹皇区间汇流,18日皇庄洪峰流量达1.46万立方米每秒,且135小时维持1.36万立方米每秒,持续大流量洪水涌叠,导致汉川河段难以安全过流,其上游的仙桃站水位节节攀升,一再突破预报水位,还将突破保证水位、突破历史最高,杜家台闸和沿江近百座大小涵闸难以承受高洪水位之重,安全堪忧。面对高危风险,省防指于20日晚邀请多路专家连夜紧急会商,严谨预判风险。当次日8时,仙桃站水位突破36.2米的保证水位,且呈继续上涨趋势时,李鸿忠书记同意下达做好杜家台分洪运用的命令;同日上午,长江防总随即批复我省启用杜家台河道分流的请示;12时20分,王国生省长在杜家台分洪闸现场下达开启杜家台闸实施分洪的命令。杜家台闸洪道内分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时间53.5小时,通过黄陵矶闸累计吐洪入江约2亿立方米,有效降低汉江仙桃站水位0.6米,汉川站水位0.4米,减少仙桃站超保证水位时间50个小时,避免其超历史极值风险、减缓汉川河道超额过流风险、降低了沿江涵闸安全风险、舒缓了高洪水位下群众紧张心态、缩短防汛时间三天、节约了防汛直接成本约3000万元。
第五,群防群控,为战胜洪水提供了人力保障。汛情险情就是命令,防汛行政责任人快速进岗到位、防汛队伍快速集结布防,高峰时汉江沿线有388名县级以上领导带领12.8万干部群众,参加防汛抗洪抢险。在群防群控中,始终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对洲滩民垸、杜家台分洪道、暴雨洪灾中受洪水威胁的群众实施避险转移,确保人员安全。汉江上游鄂西北的十堰、襄阳等市,在屡遭暴雨袭击中,加强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中小在建水电站管理、小区域滑坡避险工作,确保了工程设施安全和人员安全。在汉江中下游堤防超设防1368.6公里、超警戒970.9公里、超保证52.8公里的关键战场上,广大干部群众昼夜巡查、科学判险、快速抢险61处,确保了防洪安全。特别是对在建的兴隆枢纽工程上游围堰的抢险,难度很大。9月18日16时左右,该围堰发生长达150米的脱坡险情,崩塌围堰坡脚近三分之一,岌岌可危。经省南水北调局前指紧急抢险,省防指紧急协调武警水电部队重载汽车驰援,紧急抛石1.5万立方米,才得以控制了险情。
第六,同心向力,为战胜洪水提供了强大合力。本轮汉江大洪水为20年一遇,但是现有汉江的防洪能力,只有20年一遇。面对临界状态的高风险洪水,必须举社会之力战而胜之。省军区统筹沿汉江军分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分队、预备役官兵约6000人,出动车辆21台、冲锋舟15艘,支援地方巡堤查险、安保警戒和疏散群众。武警湖北总队调集一支队、荆州支队和孝感支队等3个支队的480多名官兵,奔赴仙桃、汉川抢险。省气象、水文分别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全力搞好气象、水文预测预报服务。省民政部门启动救灾三级应急响应,协助当地政府,保证了临时避险转移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维护了一方稳定。省卫生部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加强灾区卫生防御,有效防止了疫病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了民生健康。省交通部门实施封航,加强趸船管理,保证了水上交通安全。移民部门在丹江水库上游第二次洪峰入库之前,连夜对库区157米至160米范围移民搬迁情况核查,为万不得已使用超蓄库容提供了决策依据。省水利、防汛部门加强与长江防总的联系,为优化丹江水库防洪调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并精心调度汉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库水电站工程设施,派出多个工作组赶赴抗洪一线,帮助指导防汛工作;省防办还及时编辑上报和上网发布重要汛情、防汛简报等信息150余条,保证了信息公开透明。省委宣传部指导媒体,加强应对秋汛宣传,保证了社会大众关注的决策指挥、避险转移、分流过洪、布防巡查等方面的热点难点焦点知情权,把握了舆论导向。
省防办也对战胜本轮汉江秋季大洪水进行了反思。一是堤防加固问题。1998年大水后,我省长江干堤得以大规模整险加固,基本达到建设标准,但防洪保护圈尚未完全形成。从汉江保护圈来看,尽管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已近尾声,将提高水库的调蓄洪水能力,但是丹江水库泄洪在所难免,加上丹皇区间汇流面积广大,且没有控制性工程,如两路洪水遭遇,中下游防洪压力仍然很大。汉江中下游干堤和连江的东荆河、汉北河、府环河等重要支堤、湖堤普遍欠高、断面不达标、堤基渗漏、穿堤建筑物大部年久失修,险情频发,安全风险隐患大。从本轮秋汛看,汉江中下游共发生管涌、崩岸、浪坎、闸险等8类险情,实施严防死守难度大,牵扯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力。短时多险并发,再次警示,汉江中下游堤防加固建设已迫在眉睫。二是分蓄洪水问题。杜家台分蓄洪区建成后已运用21次,运用频率为全国分蓄洪区最高,但分洪运用量级不同,其中大于20亿立方米的4次,一般在10亿立方米以下,今年分流仅为2亿立方米左右。从长远来看,杜家台分蓄洪区要围绕不同洪量分洪要求实施建设,以保证适时适量分洪,增强运用的灵活性,尽可能减轻分洪损失。从近期来看,要积极推进“一江两堤、夹水出江”方案的实施,保证大洪水洪道分流常态化、规制化。三是预测预报问题。今年,长江水位很低,对汉江汉川段的水位顶托小,而上游大流量洪水接踵而至,破坏了仙桃、汉川的水位流量关系。在9月19日以后,该河段就像河道型水库,入流大于出流,但是,按水库进行调洪演算,缺乏水位容积曲线等基础资料,以致按常规的水文预报方法难以达到通常的精度,急需引进开发新的洪水预报演变模型,以新科技支撑预测预报。解决上述突出问题,要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今年的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省水利防洪工程建设和水文监测站点的建设,尽快实施以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形成标准适度、功能全面的汉江防洪保护圈。要探索和建立杜家台不同量级汉江洪水分洪运用的常态机制、法规制度,以便科学合理的为处置超额洪水找出路。要进一步加大完善分洪运用方案、水文测报方案的工作力度,使各类预案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应对汉江洪水提供规范制度支撑。
发布会上,相关人员还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对汉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杜家台分蓄洪区建设设想、杜家台分流人员转移安置和补助情况。
多家省内外媒体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10月19日